2010年被很多人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这一年,“微博”在中华大地横空出世并火爆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前赴后继加入这支大军。只要有时间,他们就在不停地刷、推、转、粉。随之,一种“症候群”也迅速蔓延。
一个网站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300人中,有78人(26%)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微博;有45人(15%)出门在外使用手机,随时随地发微博,上厕所也不耽误;而有18人(6%)每天发微博10条以上。目前,全国各大医院临床上微博成瘾者逐渐增多,不少人被诊断为微博焦虑症。
中智发起的“您为什么玩微博”网络多选项投票显示:“个人感情发泄”以53%的比例位居第一位。情感发泄无可厚非,甚至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讲非常有必要。然而,微博毕竟只是我们抒发情感的众多途径之一,虚拟世界永远代替不了现实世界,过度依赖微博,容易使人逃避现实生活,在虚拟世界中寻找慰藉;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困扰,却得不到重视和解决。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心理学家最近称,上微型博客Twitter却会减弱人们的“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一种包括储存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心理学家认为它比智商更重要,更有助于人们获得成功和幸福。该研究称,微博信息太过简洁,人们根本不需要动脑子来对其进行处理,所以时间久了人们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将会缩短。
因此,即便没有形成焦虑症或强迫症的危险,“微博控”也要保持淡定从容,千万不可让原本是能帮助我们提高生活质量的“围脖”,变成了制约我们发展的“枷锁”。
所以,网友“织围脖”,一定要明确自己是基于何种需要——如果是工作需要,工作完成后应尽量少上;如果仅是为了娱乐,在娱乐片刻后应停止关注。一旦出现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开始影响工作和生活,则要坚决和微博保持距离,不要为了上微博而牺牲休息时间。可以试着制定一个计划,每天逐渐减少上微博的时间,利用其他的休闲娱乐活动,如和朋友出去喝喝茶、逛逛街、运动健身等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果发现已经无力控制自己的行为,则要及时寻求相关专家或医生的帮助。胡彭令(中智咨询)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近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