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园里跑步、意外摔伤、呼救,看起来都是合情合理的操作。 但李老师最近在北京某公园摔伤,在等待呼叫和救援的过程中,费了很大力气。
记者走访调查北京多个公园时,发现部分公园紧急呼叫电话无法接通。 在大型公园深处发生事故时,如何准确识别伤员,救援能否迅速到达伤员是一个现实问题。
现场
救援热线提前“下班”
市民李老师在某公园行走时踩冰滑倒受伤。 路过的市民给他打了120个急救电话。 但所有在现场救援的人,都无法向救护车司机说明李老师的确切位置,周围也没有清晰的标识。
另外,救护车不知道应该从公园的哪个门进入。 因为有些门不能走车。 经过艰苦的努力,救援完成了。 躺在床上的李老师把这个经历发布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希望每个公园能在救援细节上有所改善。
“如果在训练中发生事故,该怎么求助? ”记者向在朝阳公园健身的刘爷爷提出了问题。
“打120吧。 我的手机都随身带着。 ’我该怎么解释自己的位置? 刘爷爷笑着说不太清楚,附近没有什么特别的标志。
此时是下午6点半,朝阳公园北部小区的树林里很安静。 朝阳公园占地288公顷,有5.2公里长的人行道。 健步道的路边有招牌,有公园的地图,也显示了现在游客的位置。
除了地图外,招牌上还写着公园的救援电话。 从西门向东的主步行上可以看到招牌距离约50米到100米。 但是在北部的小区招牌的数量变得相当少,在北侧亮马河附近的800米的步道上,只有3个带地图的招牌。
招牌立杆的侧面贴着黄铜色的小贴纸,上面显示着“B- 47”“B- 50”的英文数字组合。 除了导航招牌以外,公园的景观介绍招牌上也有写着“j-19”“j-20”的贴纸。 这是否意味着游客报出贴纸号后,公园就能通过定位系统找到游客所在招牌的位置?
晚上7点半,记者拨打招牌上的“65953490”和“65065409”两个救援电话,但多次拨打都无法接通。 第二天上午,记者再次拨打电话才有人接听。 工作人员表示,这两个救援电话号码有工作时间,晚上7点多接线人员就下班了。 晚上7点以后,游客需要拨打“65025865”监控室才能找到值班人员。 但记者没有在招牌上看到监控室的电话号码,招牌上也没有说明救援电话有“下班时间”。
至于招牌侧面的字母和数字号码,工作人员也表示,公园目前没有定位系统,无法从这些号码中找到游客的位置。 如果游客受伤,要说明位置,只能提供尽可能多的参照物信息。 “我们建议游客晚上锻炼时,不要偏离奋斗的道路。 ”
测试
打电话求助的时候不顺利
“可以发送微信定位吗? ”在东坝郊野公园的健康步道上,正在健身的王姐想到了如何在微信上定位自己。
“微信的定位? 我不用啊。 ”张阿姨拄着登山杖精神饱满地走着,皱了皱眉头。
毗邻该机场二高速郊野公园,占地234公顷。 记者走访发现,公园内有很多招牌和路线图,但标识清晰的电话号码很少,只有公园北一门看到保安室里张贴的管理处电话。
记者沿着公园健康的步道走了很久,终于发现了救援电话。 杆子中间有一个不锈钢箱子。 箱子上有红灯,侧面印有SOS紧急援助。 记者试着按了几次呼叫按钮,但还是打不通。 大约200米远的地方,有另一个紧急援助电话,同样无法接通。
公园管理员表示,由于去年临时线路调整,紧急求助电话还没有接通。 之前可以使用,但是线路调整完成后,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在通明湖公园,记者也看到了类似的装置。 通明湖公园面积73公顷,环湖健康步道是亦庄地区广大市民喜爱的健身场所。 公园于2019年开放,整个设施都是新的。 在健康的步道旁看到,这里每隔四条都有紧急呼叫装置,记者按了一下,马上就有人出来了。 据对方称,与公园的监视指挥中心连接,通过监视摄像机可以看到记者所在的正确位置。 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帮助定位和救援。 抬头一看,每个紧急呼叫装置上面都有摄像头,并有标签。
注意
进入公园首先记住求助电话
急救人员表示,受伤的游客只有120是不够的,游客应该拨打公园的求助电话,由公园工作人员引导救护车找到伤者。 如果不知道地点,伤者还可以添加急救人员的微信,通过微信实时发送地点。
2021年,北京市急救中心在拥有20名跑步健身爱好者的大型公园建立了120名急救信息员志愿者服务网络。 据介绍,120急救信息员志愿者网已投入试运行,当公园内有人需要叫救护车进行紧急救援时,急救信息员在调度医生和救护车医生的指导下,执行维护现场秩序、让救护车尽快到达等任务。
记者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北京市属公园有游客受伤应急预案。 当游客向附近工作人员求助或拨打求助电话时,公园可以呼叫120,将120救护车引导至伤者位置。
除了市属公园,记者也打电话咨询了其他几个公园。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工作人员表示,游客可以求助,拨打游客服务中心电话。 星期六那天红十字会急救小组在公园值班。 此外,公园常备警车,如果伤员能方便出行,公园可以让警车将伤员转移到门口与救护车对接。 如果伤者因重要部位受伤无法移动,公园还可以派救护车到园里迎接伤者。 本报记者孙毅莫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