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数据显示,近10年来,一线新增职工70%以上来自职业学校毕业生。 特别是以农业农村为对象的农业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相关人才,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带来了一支生力军。 但目前农业职业教育存在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布局偏重地方以上城市、学科设置单一有限、人才培养供给与乡村振兴产业需求在规模、结构、质量上不匹配等问题,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高度关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 他们说,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基础靠教育。 农村职业教育大有可为,重点是培养“能下、能住、能做”的新型农民。
职业教育要培养新型农民,鼓励农业院校到县城把职业教育送到“家门口”,拉近农村学生和学校的距离,降低学校成本,拉近当地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的距离,降低用人成本。
要留住人才,重要的是让那个专家有用。 涉农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要充分结合地方实际,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当地产业发展方向、适应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提高供求匹配度,使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发展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同时,为适应技术进步和新兴业态发展,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培养农村产业多元化、高质量发展所需人才。
鼓励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农民、一线技术人员等“土门户”、“田秀才”充实教学队伍。 在教学方法上,也要重视实践园地、实践站的建设,灵活采用田间授课、农闲进修等多种方式,探索农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农业职业教育,建设生产教育融合实训基地,通过教育链和产业链,培养知识储备丰富、动手能力强、能解决企业实际难题的农业人才。 以优秀毕业生赢得企业认可,通过“出口畅通”推动“招生旺盛”,提高农业院校办学质量,不断扩大办学规模。
发展职业教育,不仅要向城市输送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更多懂技术、善于经营、会管理的乡村振兴新农人,真正实现人才振兴乡村振兴。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曾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