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Polymer Labs 正式推出其 Polyverse 测试网,标志着距离主网上线已近在咫尺。在这个日益拥挤的跨链互操作性项目领域中,Polymer Labs 独辟蹊径,专攻于以太坊生态系统内的互操作性协议。
一、Polymer 的独特定位与技术实现Polymer 的核心关注点在于以太坊的二层网络 (L2) 跨链,它通过提供 Inter-Blockchain Communication (IBC) 中心,使以太坊 Rollups 间的应用具备可组合性,并能接入 IBC 网络及各种功能,如链间账户和应用程序数据回调等。在今年年初,Polymer Labs 完成了由 Blockchain Capital 领投的 2300 万美元 A 轮融资,并获得了 Coinbase Ventures 和 Placeholder 等知名投资机构的支持。早在 2022 年 3 月,该公司便完成了由 Distributed Global 和 North Island Ventures 联合领投的种子轮融资,其中包括 Digital Currency Group(DCG)和 Coinbase Ventures 等投资者。
据 Polymer 联合创始人 Bo Du 和 Peter Kim 最近的一次访谈透露,Polymer 原本致力于建设 Cosmos 链,但在即将完工之际,公司决定转向 L2 跨链,原因包括可复用已编写的 Cosmos SDK 代码,以及以太坊现有大量 Rollup 本身即与结算层交互,因此 Rollup 之间的直接跨链意义不大。
二、破解以太坊生态碎片化难题随着以太坊二层网络协议数量的不断增加,生态系统内部的碎片化现象逐渐显现,同时可组合性和安全性问题也日益突出。尽管现有的 L2 解决方案试图通过构建零知识证明者和共享排序提高互操作性,但这些措施仅限于各自的框架内,无法全面解决问题。对此,Polymer 认为,可以通过 IBC 协议来解决这一因缺乏统一标准而导致的割裂局面。
Polymer 作为一个以太坊 Rollup,由结算层、执行层、数据可用性和证明等多个组成部分构建而成。不同于常规 Rollup,Polymer 更侧重于满足其他 Rollup 上应用程序的互操作性需求而非执行去中心化应用本身。其中,OP Stack 用于构建结算层,Cosmos SDK 则负责实现与其他 Rollup 及 IBC 的互操作连接;数据可用性由 EigenDA 提供保障,而在证明环节,OP Stack 的模块化故障证明和交互欺诈、ZK 有效性证明共同发挥作用。Polymer 采取混合策略,结合 OP Stack 的结算能力与 Cosmos SDK 的开发者体验和互操作性,并利用 Eigenlayer 扩展以太坊网络的数据可用性吞吐量至 10 mb/s。
在结算层的选择上,Polymer 选用 OP Stack 是出于其可扩展性、灵活性和高性能等方面的考虑,同时也兼顾了生态繁荣和与以太坊安全一致性的要求。至于数据可用性,EigenLayer 因其接近以太坊 Data Availability (DA)的安全性,以及良好的可扩展性和跨链互操作性表现而成为首选。
在实现跨链互操作的过程中,Polymer 将传输层完全外包,并部分外包状态层。IBC 传输层在其网络上运行,而 IBC 应用层则在支持 IBC 的链上运行。此外,通过集成 L1 信任层来控制验证消息的进出,使得应用构建者能够构建自有跨链桥,并消除对外部第三方的信任假设需求。
相较于 Wormhole 跨链协议需要 19/13 多数节点验证消息方可生成或发送消息,以及Axelar 需要验证器进行证明的方式,Polymer 提供了一种更为自主可控的跨链解决方案。
三、测试网进展Polyverse 测试网将分三个阶段逐步开放,分别是「Basecamp」、「Into the Unknown」和「Discovery」。目前第一阶段的「Basecamp」已上线,旨在吸引开发人员加入测试网。官网已要求参与者连接其 GitHub 账号以验证资格。
接下来的第二阶段将于下周开启,届时一些精选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将面向终端用户提供服务,同时用户也将有机会获得相应奖励。最后的「Discovery」阶段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激励机制,激发更多用户积极参与。
综上所述,随着以太坊 L2 协议的快速增长以及模块化概念的持续升温,对像 Polymer 这样的 L2 互操作性协议的需求预计将大幅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