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比特币飙升至六万美元大关,国内的炒币江湖却悄然上演“树倒猢狲散”的一幕。不过,这并非意味着退场,而是暗中布局,转战他方。
监管高压,群龙无首近月来,多枚比特币“矿工”与交易平台的微信群如秋后蚂蚱,相继发布解散令,成员被悉数迁移至电报群,这一切的催化剂是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对虚拟货币交易亮出了红牌,坚决打击炒作之风。
多家交易所闻风而动,宣布对中国大陆用户的有序清退,似乎预示着一场行业地震的到来。
暗流之下,另辟蹊径
在严格的监管阴霾下,虚拟货币圈内出现了奇异景象:一边是用户忙着交易海外身份认证(KYC),试图绕过限制;另一边,胆大的平台依旧悄然接纳大陆用户,仿佛在刀尖上跳舞。
KYC认证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有人借此牟利,却也心知肚明,风险如影随形。更有甚者,交易平台的客服依旧“淡定”地欢迎新用户,无视监管的重锤。
法律边缘,风险自负
业内专家警告,监管的铁腕之下,任何侥幸心理都是火中取栗。一纸裁判文书揭示了投资虚拟货币的法律风险,法院明确表示,虚拟货币交易风险自担,法律不会为投机者撑伞。
矿机市场,寒潮来袭
矿机巨头比特大陆的停发公告,犹如雪上加霜,矿机价格跳水,矿工们急于寻找出路,甚至考虑出海。但这条路充满挑战,物流、政策,乃至疫情,都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浙江省的联合整治行动,犹如一阵疾风,筛查、排查、查处,一气呵成,展示了政府打击虚拟货币挖矿的决心,也让公共资源的滥用无处遁形。
在这场监管与规避的拉锯战中,虚拟货币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每个参与者都在寻找自己的定位,而合规与风险的天平,正等待着最终的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