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政策的紧锣密鼓,我国对虚拟货币炒作及“挖矿”活动展开了全面的清理整顿行动。这股整治风暴之下,依然有人在网络的隐蔽角落,如QQ群、百度贴吧,暗中推销“矿机”,承诺着“躺赚”的诱惑。
网络“矿潮”:诱惑与陷阱并存面对网友在武汉城市留言板的疑问,长江日报记者深入调查,揭露了“矿机”交易的冰山一角。在众多网络社群中,卖家信誓旦旦,声称投入微薄即可坐享其成,甚至有中介鼓吹海外“挖矿”代理服务,声称“无忧投资”,只需一掷千金,其余皆无需挂怀。
然而,这背后隐藏的风险不容小觑。法律专家指出,私设“矿机”挖币已触法律红线,而海外托管的合同安全更是如同空中楼阁,难以受到法律有效保护。专家警告,涉足虚拟货币相关投资务必慎之又慎,以免落入诈骗陷阱。
“矿机”交易:暗流涌动的市场在QQ群的隐秘角落,只需轻轻敲击“矿机”,便能解锁数百个活跃的交易群。卖家们如鱼得水,提供从设备直销到维修的全方位服务,承诺快速回报,吸引着不明真相的新手。但这一切光鲜背后,是合法性与可持续性的巨大问号。
卖家们用“躺赚”作为诱饵,却避而不谈私自“挖矿”的法律风险,以及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沉重代价。更有甚者,鼓吹海外“挖矿”,试图绕过国内法规,但这无疑是将投资者推向更深的未知风险之中。
转型与规避:企业的微妙选择曾经涉足“挖矿”业务的公司,如今纷纷转型,以售卖显卡为幌,试图在法律边缘游走。一家互联网公司负责人坦承,不再从事“挖矿”业务,转而销售显卡,对买家的用途视而不见,这种做法虽规避了直接风险,但背后的问题依然值得深思。
“挖矿”不仅消耗巨大能源,与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背道而驰,其潜在的社会危害和法律风险,更是如影随形。专家强调,虚拟货币的非法定地位决定了其投资风险极高,投资者应擦亮双眼,避免盲目跟风,落入“挖矿”陷阱。
在虚拟货币的狂热背后,是理性与法律的警钟长鸣。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认清“矿潮”背后的真相,避免成为风险游戏的牺牲品,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