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可说是手机浏览器年,淘宝浏览器、阿云浏览器、手机QQ浏览器、UC浏览器、360 浏览器、小米浏览器、华为的天天、欧朋浏览器,众多厂商纷纷踏入第三方手机浏览器的市场当中,旧的市场格局正在逐渐被打破,而这并不是偶然,必然的原因在于随着HTML5应用开发的普及,浏览器相较于应用商店而言成为了应用开发者们的首选。尽管移动应用商店目前而言风生水起,但“应用商店将死,浏览器永生”这句话却并非虚言。
浏览器还是应用商店 谁为平台?
现阶段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入口只有两个,一是浏览器,二是应用商店。
毫无疑问,现在移动互联网正处在平台为王的时代,那么我们都将面对一个问题,应用商店和浏览器究竟谁才是未来的平台?
回顾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最早是接入为王,在2008年以前当时还没有WLAN(WiFi),拨号全是所谓的GPRS,WLAN(WiFi)受WAPI的国家标准接入困难,并没有被普及,而那时正是电信运营商的时代。所以在2010年以前,整个移动互联网60%以上的收入来源于流量费,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占据了收入的霸主地位。从2011年开始流量收入逐渐下滑,2011年底甚至跌破50%,而此时超过5%的收入来自于移动应用。易观智库的高级分析师闫小佳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即2015年左右,“移动互联网流量收入大概会跌到30%以内,基本与北美持平。同期,2011年整个中国移动互联网收入应该是864亿人民币。从用户体验来讲,传统互联被定义为纯流量型的生态环境,而我们将移动互联网定义为云端媒体化、社交化的用户体验导向型的生态体系”。
在3G技术蓬勃发展之后,接入不再成为瓶颈,终端的作用便逐渐凸显,在此之前用户使用MTK、山寨或者塞班,用手机上网的智能化程度很低,整个移动互联网从接入为王的时代过渡到终端为王的时代,而诺基亚正是这个时代的王者。即使是现在我们仍然处在终端为王时代的末期,我们可以看到一旦智能终端发生颠覆性革命的时候(IOS以及安卓的出现),诺基亚便迅速黯淡,这证明终端仍然在移动互联网产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终端之后,我们已经看到开放平台时代的来临,闫小佳认为:“一旦平台时代达到一个相对比较饱和的周期之后,其实又落回一个点,就是内容为王”,届时用户不再关心平台究竟是腾讯的还是百度的,用户只会关心通过开放平台,或者服务体系,能够得到什么样的服务。
但如今实际情况是应用商店提供的服务,浏览器都可以做到,而浏览器所提供的服务,应用商店却未必可以实现。一直以来,用户如果用手机下载应用,必须通过某一个应用商店,而现在的主流浏览器,包括腾讯手机QQ浏览器, UC浏览器等等都内嵌了WebApp,并且大部分以免费类的应用为主,让用户在浏览资讯新闻等内容类信息的同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下载各种好玩的应用。
与 WebApp相对应的是应用商店的Native App,腾讯无线研发部副总经理钟翔平向记者介绍到:“WebApp是基于浏览器,让用户在浏览器里面就可以获得类似于APP一样的体验,用WEB化的模式去打开,享受到的服务和Native APP是相同的。我们现在构建的WebAPP浏览器里面,能够提供给用户更多的APP选择,但是这个APP和Native APP是不一样的,这个是面向浏览器,面向WEB模式。”
而对于应用开发者来说,与应用商店相比,浏览器的WebAPP的合作模式能得到更多的帮助,钟翔平举了腾讯与应用开发者的例子:“商业上,目前还没有直接做定义,目前大部分都是流量的模式,因为开发者最困难的就是无法推出应用,技术障碍高,推出困难,用户接受难度大,或者他想多提供一些优势的服务,他的技术能力不足,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帮助开发者的。比如说开发者没有LBS,我们可以提供LBS的位置,比如开发者在页面上想获得页面的数据,原来没有插件体系做不了,我们可以用插件的模式做深度合作,帮助其解决面临的短板。目前对于小的开发者还没有直接的商业模式,因为他们更需要流量。”
手机浏览器的春天
最近手机浏览器市场的动作可谓频繁。
去年9月份,手机QQ浏览器发布了云战略,推出了“云览天下 一触即达”的战略规划,并且发布了X—cloud的架构,4月,Android手机QQ浏览器又发布了3.3心逸版和X5版两款内测版本。前几天UC宣布与银联合作力推手机支付,手机浏览器市场好不热闹。
其实在2004年之前便一直有手机浏览器,只不过是所谓的自带浏览器或者原生态浏览器,但无论是诺基亚自带的浏览器,还是MTK的浏览器,它的可拓展性、服务功能以及用户体验都相对较差。
从 2004年开始,市场上出现了第三方浏览器,但第三方浏览器在诞生之初的发展却并不迅速,闫小佳告诉记者:“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3G的问题,中国是3G牌照才2008年开始建,真正是2009年开始铺网的,因此在2010年之前,整个第三方浏览器的市场始终是不温不火”。不过从2011年起,随着3G的逐渐普及,包括腾讯在内的所有巨头都十分关注这个市场,整个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我们相信2012年手机浏览器市场将迎来进一步的膨胀和上升。
#p#副标题#e#
手机浏览器发展至今,已不仅只是一个入口而已,它的平台化趋势亦越发彰显。用户在使用社交、阅读、新闻资讯、搜索、视频等这些服务时,手机浏览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平台和载体。
据统计,2011年中国整体手机出货量大约是2.55亿部,2012年将开始逐步萎缩,其中受几大因素影响,例如山寨机市场的破灭,以及非智能机市场的萎缩。但是智能机市场却反之蓬勃发展,出货量从2011年的7千万部猛增至2012年的1.1亿部。
截止到2011年年底,中国的传统互联网渗透率在人口基数当中达到40%,换而言之,13亿中国人中有40%是网民,而同期移动互联网在手机用户中的渗透率大概是32%。通过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截止到2011年,中国的互联网已从高速增长向理性发展回归,逐渐进入平稳增长的趋势。
技术革命带来浏览器春天
之所以手机浏览器会在这个时候迎来春天,是因为几项重要的技术在这个时间段得到全面普及,而正是因为这些技术的支撑,浏览器才有打败应用商店的可能性。
在技术驱动方面,首先最主要的还是HTML5技术,因为HTML5技术的引进,大大提升了手机浏览器普及化的进程。
对于用户而言,HTML5技术让APP在网页上运行成为了可能;对于开发者而言,使用HTML5技术开发者将不必再将过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各种不同系统、不同版本的开发中,只需按照HTML5标准开发就可以适配所有系统、所有机型,这就意味着开发者向市场推出新技术和产品的周期将越来越短,用户体验和反馈的周期也将随之缩短,极大程度带动以浏览器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网民的体验。
其次,二维码的普及也为浏览器奠定了优势。如今移动互联网最受瞩目的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即意味着线上用户资源与线下实体资源达成互动或者联动,闫小佳认为:“二维码就是实现O2O一个很好的途径,能极大的把我们传统与线上资源关注较少的线下资源,有机地与用户结合,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提升网民的用户体验。特别是把传统的企业,或传统的生产甚至流通环节的信息化进程加快,它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和中间环节”,而在O2O模式中应用二维码,显然浏览器的优势要明显强于应用商店,因为电子商务中涉及的购买行为必然伴随着支付,而应用商店对于将支付与二维码的结合显然无能为力。而手机QQ浏览器率先推出二维码扫描功能,把握了发展的潮流,体现了腾讯公司对行业新技术、新趋势以及用户需求的敏锐把握,一直走在行业的前列。
浏览器的明天
现在是大数据的时代,浏览器的最终奥义在于其有能力收集大量用户数据,就像钟翔平所说:“目前手机QQ浏览器的用户可以通过QQ帐号登录,对于登录云帐号的用户,日后我们可以结合用户的兴趣和爱好,向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并所需的服务,提升我们服务的能力。”但同时钟翔平也表示:“数据业务是一个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的问题,如果在建立服务之初,就要做精细化推送,或者提供精准化服务,各家公司都会面临很大的困难。”
钟翔平告诉记者:“在过去,手机浏览器的用户第一诉求是可以用最少的流量访问移动互联网,但是两年的时间,随着智能终端快速普及,无线互联网发展速度之快,用户的需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很多用户更追求个性化,追求丰富多彩的内容”。
产品的演化向来都是跟随用户需求的,闫小佳认为:“从发展的趋势来讲,浏览器未来会向社交、娱乐、下载等等为一体的一站式的服务平台做演进和发展”。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有可能看到一大批所谓的垂直浏览器,商务浏览器、女性浏览器、儿童浏览器、阅读浏览器,游戏浏览器,乃至结合第三方账户的安全,加密性比较好的支付浏览器都有可能在未来出现。
除此之外,手机浏览器也将越来越平台化以及专业化,用户对于浏览器高速、省流量、稳定、安全等要求会更高,同时社交、商务、支付、阅读等基本功能更要一应俱全。
实际上,无论是传统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巨头们的发展模式都是类似的。
首先大厂商发展之初从APP应用做起,而移动互联网上的APP就相当于互联网上的客户端,当把某一单个的应用(客户端)做到极致之后,就会向所谓开放性平台的方向演变;当开放平台运营到一定规模以后,可能会向操作系统演进;当操作系统平台达到一定规模后,大多数厂商的发展方向便是集合自己的APP(或者说客户端),集合自己的系统,向终端做延伸和覆盖。对于大型互联网巨头而言,终端并不会迅速盈利,但是终端作为软件服务体系载体的作用却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是百度、阿里巴巴甚至小米都开始做手机的原因所在。
不难看出,应用商店不过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初级阶段的产物,就好比在传统互联网发展初期的软件下载网站一样(比如华军),虽然在发展之初叱咤风云,但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浏览器技术的发展,最终将渐渐淡出历史舞台,而如今一般用户怕是鲜少去软件下载网站下载软件了。据悉去年手机QQ浏览器提出的“云战略”,包括云转换、云存储、云安全、云开放等,通过这些云服务用户无需再安装各种客户端便可以实现所有功能,传统互联网中的软件下载网站无疑就是应用商店的前车之鉴。
#p#副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