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一桩新闻引起了家长们的关注与揪心。
一个五个月大的女婴,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时,粗心的医务人员竟然将本该口服的活病毒疫苗注射进孩子的体内,而且剂量还超过了口服剂量的十倍。
更令人担忧的是,当地卫计部门证实,对于这起糊涂又罕见的事故,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应对和解决方法。
涉事中心所采用的减毒活疫苗(芒果都市)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种本该口服的活疫苗被注射进孩子体内,会有什么风险?假如活疫苗这么危险,为什么我们还在沿用这种具有潜在危险的疫苗(即便它是减毒的活疫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注射错误?针对脊髓灰质炎,难道就没有更加安全可靠的疫苗了吗?
想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先简单介绍一下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就是俗称的“小儿麻痹症”,引发这种疾病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肠道病毒,通常经口和消化道传播,大部分感染者不会留下后遗症,甚至连不舒服的症状都没有;但少数不幸运的感染者则会出现肌肉的不可逆性的萎缩,留下下肢的终生残疾。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模拟图(Shutterstock)
脊髓灰质炎已有上千年的记载,直到1908年,才有一位奥地利医生发现引发这种疾病的罪魁祸首脊髓灰质炎病毒。
虽然脊髓灰质炎病毒古老而凶险,但是凭借着疫苗的推广,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对小儿麻痹症的预防得到了极大的成果,世界卫生组织还曾信心满满地定下目标,要在2018年,也就是今年,将这种疾病从地球上根除。
然而,现实并不完满。2014年5月,由于小儿麻痹症在亚洲、非洲等地区死灰复燃、疫情爆发,世界卫生组织不得不发布紧急警告,将它们视作国际卫生紧急事件。
为什么明明有了疫苗,还是防不住脊髓灰质炎病毒呢?
小儿麻痹症患者,他们的下肢往往萎缩变形,需要靠拐杖和支架才能移动(Wikipedia)
答案很简单。
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两种脊髓灰质炎疫苗,一种价格贵但安全,一种价格便宜却有潜在的风险,而亚非拉这些爆发疫情的国家,选用的都是便宜的那款。此次湖南“打错疫苗”事件中使用的口服减毒活疫苗,即是此款。
这两种疫苗的竞争曾是科学史上一桩令人称奇的案例。贵的那种疫苗名叫“索尔克疫苗”,它诞生于1953年,采用的是已经完全失活的病毒,因此可以注射进人体内,而不会有任何引起瘫痪的风险,同时它仍能起到免疫保护的作用。
便宜的萨宾疫苗诞生于1962年,采用的是减毒的活病毒,成本只有贵疫苗的百分之一,而且因口服方便、容易推广,很快就挤占了贵疫苗的市场份额。
萨宾疫苗的性价比如此之高,以至于在一段时间内,人们甚至完全抛弃了索尔克疫苗,萨宾疫苗一度成为世界上唯一一种脊髓灰质炎疫苗。
中国人对萨宾疫苗的记忆,很可能就是这种糖丸(qbaobei)
然而,便宜的危害也逐渐显露出来。在降低全球小儿麻痹症的发病上,萨宾疫苗确实起到了巨大作用,活病毒却始终存在风险。
据估计,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大约七十五万分之一),减毒的萨宾活疫苗会转化成可以导致瘫痪的强致病病毒。虽然概率极低,但由于接种人群大,所以,总有孩子会因为“坏运气”而被毁掉一生。因此,如今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已经改用回了昂贵的索尔克疫苗。
相信很多人都有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的记忆。将口服的萨宾疫苗注射进人体内,这是天大的错误,在过去的糖丸时代,更是不可能的错误。因为想将糖丸注射进体内是非常艰难的事,所以不可能会搞错。
但是糖丸也有一个缺点:孩子们在服用糖丸的时候,很难保证将糖丸全部服下,如果只吃下了半颗糖丸,就会影响摄入剂量和疫苗疗效。因此,固体的糖丸如今逐渐被液体型的疫苗所取代。
这就是为什么湖南涉事中心的医务人员会搞错——在没有核对、缺乏责任心的情况下,想当然地就将液体的口服疫苗当作注射药水用了。
中东地区采用的口服液体疫苗(TheNews)
至于那位女婴,又将面临什么样的风险呢?活病毒被注射进体内后,本身感染的机会就会增加,更不说注射的剂量还超过了口服剂量的十倍;不过,令人稍稍安慰的是,大部分感染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人最终都会痊愈,而且不会留下后遗症。
由于缺乏既往的样本数据,我们很难推测这个女婴最终患上小儿麻痹症的几率,现在唯一能帮助她的事,就只有观察孩子的情况,假如出现了感染的症状,尽早治疗、尽早干预。
当然,除了关注孩子的治疗之外,我们也还有别的事可以做: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疫苗接种工作的技术培训和监督管理。
这种愚蠢却可能毁掉一个孩子未来的意外事故,真的不应该再出现。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近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