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晚间的一份公告,揭开了瑞幸咖啡这家明星中概股企业股价暴跌的序幕。
继两个月前否认浑水的数据造假指责之后,瑞幸咖啡此次主动披露业绩造假22亿元,不过却将责任归咎于COO刘剑及其4名下属。当晚,瑞幸咖啡发布内部信,称已将相关当事人停职,并将尽力减少此次事件的负面影响。
“核心数据,而且金额这么大,怎么可能只有COO知道呢?”一位律师质疑道。瑞幸咖啡股价盘前一度暴跌超80%,截止收盘重挫75.57%报6.4美元,市值一夜缩水近50亿美元。失去信誉的瑞幸,还能再次获得用户、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信任吗?
造假22亿 一半收入是虚增
瑞幸咖啡披露称,内部调查初步阶段确认的信息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至2019年第四季度,与虚假交易相关的销售总额约为22亿元。在此期间,某些成本和费用也因虚假交易而被大幅夸大。
根据瑞幸咖啡各季度披露的数据,2019年第二季度瑞幸咖啡营收为9.1亿元,2019年第三季度营收为15.4亿元,其曾预计2019年第四季度营收将达到21亿元至22亿元。
粗略计算之下,意味着瑞幸咖啡2019年第二季度至2019年第四季度有一半的收入是虚假的。
实际上,早在今年1月底,浑水公司发布了一份针对瑞幸咖啡长达89页的做空报告。报告认为瑞幸咖啡从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捏造财务和运营数据,将2019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每店每日的商品销量至少夸大了69%和88%。
对于这份有着25000多张小票、10000个小时门店录像,并且收集了大量内部微信聊天记录的报告,瑞幸咖啡在2月初向SEC提交文件,坚决否认报告中的所有指控,并称报告中的论证方式存在缺陷,报告中包含的所谓证据无确凿事实依据。
然而时间刚刚过去2个月,瑞幸咖啡便又主动披露自身存在高达22亿元的业绩造假。官方态度前后反差之大让外界匪夷所思。
甩锅COO?董事会不知情?
在4月2日的公告中,瑞幸咖啡称在审计公司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财政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期间,一些问题引发了董事会的关注。初步调查发现自2019年第二季度开始,公司首席运营官(COO)兼董事刘剑,以及向他汇报的几名员工,从事了某些不当行为,包括捏造某些交易。
当晚,瑞幸咖啡发布了一封内部信,称公司对此次事件的发生表示震惊,董事会已在获悉情况的第一时间成立了特别委员会开展独立、全面调查,并将COO刘剑及其下属等4位管理人员停职。言外之意是,董事会对首席运营官(COO)兼董事刘剑涉嫌数据造假一事并不知情。
不过,在上市公司中,高管造假而董事会不知情的状况是否有可能存在?上海创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许峰律师指出这是不可能的,“核心数据,而且金额这么大,怎么可能只有COO知道呢?”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瑞幸官网介绍,首席运营官(COO)刘剑曾先后在神州租车和神州优车任职,并于2018年5月起担任瑞幸咖啡COO,2019年2月起任董事。
也即是瑞幸首席运营官(COO)刘剑,与瑞幸董事长陆正耀、瑞幸CEO钱治亚,皆为神州系。
“瑞幸咖啡造假风波可能会触动美国证监会调查,而证监会可能会同司法部开启针对公司以及相关责任个人的刑事调查。”美国成美律所事务所合伙人柳治平律师说。
目前美国已有多家律所对瑞幸咖啡提起集体诉讼,控告瑞幸作出虚假和误导性陈述,违反美国证券法。
许峰律师指出,根据美国法律,提供不实财务报告和故意进行证券欺诈的犯罪要判处10至25年的监禁,个人和公司的罚金最高达500万美元和2500万美元。
不过,他也指出,瑞幸咖啡是一家中国公司,在刑事责任追究上可能会有一些障碍。因为中美两国没有引渡条款,可能是“点到为止”。如果瑞幸咖啡国内的公司财务出现问题,中国证监会以及财政部门也可以介入调查。
闪电扩张后遗症
瑞幸咖啡的发展以快著称,依靠融资补贴、外卖咖啡和快速开店,成立18个月便实现IPO,刷新了中概股IPO的纪录。
虽然这家公司的高管阵营中,大多源于神州系,并没有咖啡行业从业经验。但瑞幸咖啡成立之初便将矛头直接对准了全球咖啡巨头星巴克。
成立于2017年底的瑞幸咖啡,在2018年就开出了2000家的门店;2019年初,瑞幸CEO钱治亚定下了新建2500家门店、年底总数超4500家的年度目标,并称要在门店和杯量全面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而到2019年中旬,钱治亚又提出了2021年底建成10000家门店的新目标。
庞大的门店指标之下,瑞幸逐渐改变了门店结构,快速扩大店面小、成本低的快取店数量,缩减外卖厨房店规模;为了追求杯量,瑞幸也一直在维持大规模的补贴,导致亏损持续扩大。
毫无疑问,瑞幸咖啡的快速扩张战略让星巴克也在中国不得不改变传统的业务模式,开启重视数字化转型。但在让这家巨头焦头烂额的同时,瑞幸自身的业务和财务数据却未能实现持续健康,可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在当前的形势之下,瑞幸咖啡后续是否会出现员工动荡、上下游供应链挤兑、加盟商维权等风险,仍未可知。
中概股再迎信誉危机?
实际上,瑞幸并不是第一家涉嫌财务造假的中概股企业。
2010年开始,中国概念股就因财务造假问题遭遇做空潮,经历了诚信危机,甚至多家中概股公司股价暴跌,最终停牌或退市。
业内人士分析,瑞幸造假事件,也会给中概股企业在海外的形象、融资、业务拓展等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同时,财务造假事件也可能会波及相关的投资机构、承销商、审计机构等。比如瑞幸上市承销商为瑞士信贷、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海通国际,安永为其审计机构。许峰律师表示,审计机构也可能会涉嫌犯罪,可能要面临严格的举证责任。
作为瑞幸咖啡的多轮投资机构和股东,愉悦资本向新浪科技回应称,瑞幸是一家公众公司,请以SEC官方披露信息为准。
一位同样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科技企业CEO感慨称,“去年负责营销的同学兴奋地说我们发布会跟某咖啡搞合作,被我怒斥枪毙了方案并给予警告要小心,其实无它,就是感觉味道不对而已。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世界有很多冒险家、疯子、骗子、装傻的人,也有很多好人、大哥、值得尊敬的朋友,追随内心吧。”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近期热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