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已开始陆续发布,为方便各位家长及考生及时查询,中国名校自主招生网整理汇总各高校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以供大家及时了解招生章程中的重要信息。
强基计划更多集中在基础学科和新兴学科领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从今年高校所公布的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来看,并没有法学专业。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第一,给了普通学生更多的机会。有人做过统计,清北自主招生进去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0%,只有30%的人通过裸分进去,所以录取分数线非常高,都是省里前100才有戏。现在规模缩小,普通学生就有更多机会进去。
第二,更为公平。因为都是靠考试选拔。尤其入围的门槛是高考成绩,这一道就拦掉了很多人。入围之后,也主要靠考试,一张试卷很公平。
3月底前,试点高校发布年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4月,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网上报名参加强基计划招生。
6月,所有考生参加统一高考。
6月25日前,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向有关高校提供报名考生高考成绩(不含高考加分)。
6月26日前,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学校考核的考生名单并公示入围标准。
7月4日前,高校组织考核。
7月5日前,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考生综合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并公示录取标准。(2020年随着高考推后1个月,强基计划依次推迟1个月)。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可知,强基计划招生的专业主要聚集在智能科技、先进制造、高端芯片与软件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人才非常紧缺的人文社科领域。
36所试点高校必须要重视基础学科对于行业的支撑及引领作用,重点围绕“数学、哲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及古文字学”等相关的专业进行招生,为高校选拔综合素质优秀或者是基础学科成绩拔尖的高中学生,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出一批出身名校的高端人才。
强基计划并不是低分上名校的捷径,而是国家集中优势资源选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计划,所以无论是考核录取还是培养模式都比较特殊。这也就使得强基计划实质上并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有几类学生,如果没有对强基计划有清晰的了解,盲目报考,搞不好反而会打乱自己原本的备考节奏和学业规划。
高考成绩600分以下
强基计划与原自主招生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在于要以学生的高考成绩作为入围标准和综合成绩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首批展开强基计划招生的高校全部为“双一流高校”,这就要求考生的高考成绩要与这些高校的层次想匹配。因为自招最高优惠为“降一本线录取”,所以实质上要求考生高考分数只需要超“一本线”即可,在多数省份也就是500分上下;强基计划中,高考分数作为重要入围条件,其标准应在600分左右,这就比原自主招生门槛提高了很多。如果考生本身高考成绩与36所双一流A类高校差距较大,那么花了很多心思去研究志愿、备考,最后却没能入围,成了“炮灰”,不仅是浪费时间,而且对考生心态也有较大影响。
对强基招生专业(基础学科)不“待见”者
由于强基计划招生聚焦国家人才紧缺的专业,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有些考生其实对这些基础学科专业并不“待见”。同时,教育部和高校招办也都曾表示: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也就是说“想借着强基计划做踏板,被录取后再想办法转入金融、经济、管理学等热门专业”的路子行不通了。再加上强基计划特殊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相信未来通过强基计划被录取的学生很大概率要选择硕士、博士阶段深造,虽然专业本身并无高低冷热之分,但如果是在自己不喜欢、不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学习、研究很多年,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很痛苦的。所以那些对专业有比较强执念,同时志愿专业又不在强基计划范围内的考生,就要谨慎考虑是否报考了。
考试中“考霸”校测中的“小白”
不可否认在高考高分段群体中,存在着这样一群“考霸”:他们对于高考有着独特的心得,无论是考试内容、题目风格还是应试技巧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类学生把所有精力和时间都用来学习和研究高考内容和题目,但对于超纲内容和非高考题型的解答能力非常有限。在强基计划综合成绩中,考生高考成绩占比85%、校考成绩占比15%,虽然校考在总成绩中只占比15%,但真正决定“生死”的,恰恰是这15%。
强基计划大多数是本硕博连读,但也有一些院校和专业不是据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显示,各高校应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强基计划具体是否要本硕博连读,跟具体的院校、专业以及学生情况有关。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近期热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