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当当等16款APP侵害用户权益屡教不改 16款APP全部名单曝光

2020-05-15 14:11 来源:网络

  手机APP侵犯用户权益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就在今天,工信部发布公告称,近期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手机应用软件进行检查,对发现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督促整改。截至目前,尚有包括知乎日报、当当e代驾店长直聘在内的16款APP未完成整改。

当当等16款APP侵害用户权益屡教不改 16款APP全部名单曝光

当当等16款APP侵害用户权益屡教不改 16款APP全部名单曝光

  工信部要求上述APP在5月25日前完成整改落实工作,逾期不整改的,将依法依规组织开展相关处置工作。

  这已经不是工信部第一次对侵犯用户权益的手机APP进行通报了。

  可惜的是,相当一部分APP,即使被通报,被下架,整改之后,依然故我。

  长期以来,手机APP弹出广告窃取信息、恶意软件、软件捆绑、恶意扣费、权限滥用等严重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屡禁不止,央视3.15曝光、工信部通报、约谈,也只能让它们收敛一小段时间。

  通报的16个APP中,问题集中在私自收集个人信息、私自共享给第三方等。举例来说,就是未经过用户同意,读取其手机内的联系人、通话记录、搜索记录等,并共享给其他应用软件。

  问题APP中不乏知名度较高的知乎日报和当当,知乎日报的问题是私自收集个人信息,当当的是私自收集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不给权限不让用。

  工信部曾多次通报批评这类问题APP,但还是很难杜绝。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手机APP隐私权限测评报告》指出,在针对大量APP评测的结果中,很多APP都存在强制超范围索要权限的情况。其中,相机定位录音权限是最常调用权限,97%的APP默认调用相机权限,35%的APP默认调用读取联系人权限。

  事实上,精准推荐和用户隐私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如果软件们不收集你的兴趣、行为,或许你就不会在短视频APP里一个接一个地刷到感兴趣的内容,也不会在音乐软件推荐符合你口味的歌曲时惊呼“懂我”。

  一位产品经理对界面新闻表示,“用户的行为才是不会骗人的,不少人说自己喜欢看书,其实天天刷沙雕视频。那这个用户其实更喜欢娱乐类的快消内容,给他推荐刘慈欣,他其实不会感兴趣,也就不会再来我的app了。”

  APP们当然想要“更懂你”,但用户也不希望被过度查看个人信息,例如聊天记录、通话记录等等。规范的APP会在通过用户授权以后收集信息,而违规操作则是指未经用户同意,或是“越界”了,超范围索要权限。


  以一个常见的违规操作为例,用户在某借贷平台借款后,平台将其性别、学历、电话等隐私共享甚至贩卖给其他平台,于是,用户很快就会接到另一个借贷方的骚扰电话。

  上述行为已违法了现行的法律规定,用户可以进行投诉。2019年6月发布的《网络安全实践指南——移动互联网应用基本业务功能必要信息规范》,明确地图导航、网络约车、即时通讯社交等16类App正常运行所需的个人信息。

  但问题在于,就算符合了规定,仍有许多APP的隐私条款写得很隐晦,并不阐明其使用范围。另一方面,用户也没有在使用APP时辩明权限。

  如苹果公司官网的隐私政策中,有一条写道:“在你明确同意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会收集有关你如何使用设备和应用软件的数据,以帮助app开发者改进他们的app。”事实却是,用户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明确同意”了。

  用户知道自己的哪些信息被获取,又被如何使用吗?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20年认真阅读隐私条款的网民只有36.4%。也就是说,超过六成的网民在使用APP时并不会查看隐私条款。

  工信部多次通报批评问题APP只是敲响了警钟。在数量庞大的APP海洋中,想要更好地解决隐私问题,还需要APP自律、用户监督、官方行政监管,这三方共同的努力。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