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农民丰收节。在母校西南大学,不少学生来到袁老手捧稻穗的雕像前,献花悼念。#学生们说会接力完成袁老禾下乘凉梦#:“在稻香满穗时来看您,您一定很欣慰”;“谨记您的教诲,心在最高处,根在最深处”……网友:#今天我也乖乖把饭吃完了#,袁爷爷,您看到了吗?
他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杂交水稻之父”;他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半个世纪,为解决人民粮食问题作出卓越贡献。耄耋之年,他仍下田搞研究,只为“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2020年5月,获聘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每年秋分为农民丰收节# 又到农民丰收节,怀念袁爷爷。
桌上有鱼,是因为有人一生养鱼;猪肉自由,是因为有人照看猪崽;吃瓜很甜,是因为有人帮我们吃了苦;碗里饭香,是因为有人帮我们找“稻”希望。9月23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丰收背后,中国的院士天团真!的!很!拼!他们与亿万农民一起为广大吃货创造“饱饱的”美好生活。
【光明网今天发表评论文章《丰收不忘,吾辈青年当自强》】
文章写道:对于千百年来信奉“民以食为天”的民族来说,吃饭问题太重要了。等一大批科学工作者的拼搏奉献,今天我们才能端牢饭碗,也仍然谨记“粒粒皆辛苦”。但不为吃饭发愁的我们,依然有必要时时回顾一路走来的不易,感念科学家们的贡献。生活的富足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多少科学家在庄稼地里弯腰弓背了一辈子,才换来了今天的衣食无忧。
当代,我们习惯的生活环境是城市化、工业化的,也常被瞄向星辰大海的大国重器所震撼。但也要明白,任何时候,农业都极其重要,它依旧是万丈高楼的地基,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同样的,农业研究也大有可为,在“吃饱”的今天,老百姓如何吃好、吃得安全,这依然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有待更多的有志者投身其中。
所以,对院士的景仰,也应当成为当代青年前行的动力,纪念袁老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沿着他开辟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助力中国早日从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近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