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为什么中国允许朝鲜拥核,朝鲜为什么一意孤行非要发展核?

2023-02-21 10:49 来源:网络

地球村这个江湖上有五个最大的大人物,现在其中三个已经家道败落,常规力量与鼎盛时期相比很悲惨,但他们依然以大人物著称。 因为他们手里有我没有你的大手。 是核武器。

美、中、法、英、俄各自现役最新型号的弹道导弹核潜艇。 英法目前放弃三位一体的核威慑力量,只拥有海基洲际弹道导弹

五大人物自己组建了核俱乐部,与各国合作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 它规定:“截至1967年1月1日制造并爆炸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的国家允许拥有核武器。”

1967年1月1日这个deadline被描绘出来的话,世界上只有5个大人物可以自己拥有核武器,其他人不能玩。 联合国的小弟们看到大人物如此专横地签字,只有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南苏丹四国没有签约。 朝鲜于1985年加入,2003年退出。 这些替代在南苏丹(出生太晚,还处于婴儿期)以外实际拥有核武器,但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批准,只能在家里偷着玩。

一贯傲慢的朝鲜不想被束缚在这个框框里。 它追求完全有核国家的地位,必须与美国平等谈判,以换取国家安全保证。

金正恩也知道手中的常规武器太老了,光靠人民军的钢铁意志是扛不住现代化的立体火力打击的。 你可以欺负隔壁有钱的亲戚,但只能对美国叹息。 没有还手的力气。 多年来,在拥核和弃核问题上屡试不爽,攫取了许多大人物,但为了自卫,只有实际发展核武器才能改变军事劣势。

二战布伦式的轻机枪至今仍是朝鲜陆军的主力,只有印度才能奋力一搏吧。

曾经尝试过跨境拥核,最后由于利比亚、伊拉克、南非等各种原因放弃的国家,拥有比北朝鲜先进得多的常规武器,但最后的结局非常悲惨,支离破碎,甚至灭口。

没有核弹的朝鲜,是一个贫穷、无人问津的分割小邦。 拿起核弹的朝鲜可以在被强敌包围的重压下摆脱自己的生存空间,就连美国也害怕三部,低头谈判,这是朝鲜拥有核武器的逻辑。

因此,朝鲜不顾全世界的谴责和制裁,先后进行了六次核试验。 在今年9月的最新实验中,朝鲜方面主张是氢弹,但中、美等国很多人根据地震分析当量的不同,可能是12万-16万吨之间,也可能是强化型原子弹,达到了广岛原子弹威力的10倍左右,具有实战意义。

光有核弹头是不够的。 如果不送到敌人头上,敌人就不会害怕。 否则,只能在自己的地盘里制造零深度的人工地震。 所以,朝鲜必须在进行核试验的同时,快马加鞭,发展弹道导弹的投射工具。

【朝鲜的矛】

朝鲜开发弹道导弹也不是一天两天,多年来不断有新的东西发表。 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一个模型失败了,不是继续改进,而是直接跳转开发下一个更大更远的模型。 就像举重比赛中一个重量的试举失败后,放弃试举,直接赌在一个重量上一样。

结果,朝鲜的导弹种类增多,主要型号见下图。 火星-6:射程500公里,增程飞行: 800公里,劳动: 1500公里,火星-10 (舞水端) 4000公里,火星-12:4500公里,火星-13:8000公里,其中火星-10六次撞击两种类型都被认为研发不成功,所以被放弃了。

预测,美国两大智库之一的CSIS“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表的朝鲜弹道导弹数据,射程大,被夸大了

拿起这些导弹,没钱、任性的金正恩一言不合,一次比一次远,每次都吓得日韩这两个邻居鸡跳狗跳。 然后,美国相对平静了下来。 一边指责,一边扮演军人,一边用地球仪测量。 还达不到关岛,没关系,离阿拉斯加很远……

今年以来,朝鲜的导弹开发急剧加速。 5月14日成功试射火星-12,采用高弹道,最大高度2111.5公里,飞行距离约787公里,正常角度下射程4500公里左右,足以到达3400公里外的关岛。 火星-12采用新型液体火箭发动机,几乎摆脱了模仿俄罗斯式潜艇导弹发动机设计的传统道路。

继7月4日和7月28日之后,火星-14的试射成功了两次。 对火星-12进行了二级改进,第二次飞行高度达到3724.9公里,飞行998公里,落入日本专属经济区。 实际射程超过7000公里,预计可以覆盖阿拉斯加全境和夏威夷的部分地区。 朝鲜政府也确认新型导弹“可以打击美国”,首次越过了洲际弹道导弹的门槛。

随后,朝鲜于8月和9月两次试射火星-12,以正常仰角发射,分别飞行2700公里和3700公里,越过北海道落入北太平洋,基本验证了该导弹的性能和可靠性。

今年是北朝鲜射击了足够的距离,被认为年底必须停止的时候,11月30日发射了还没有露面的火星-15导弹。 高弹道高度4475公里,飞行距离950公里,换算成正常轨道,射程达到12000公里以上,覆盖全美国。

这真的击中了美国人的痛点,上了总统、国会,下到了各大媒体、老百姓身上,都不淡定了。 二战后,安理会五常以外的国家首次能够直接威胁美国本土,而且偏偏是朝鲜这个喜怒无常的“流氓国家”。

【火星-15】

这种新导弹的性能参数可靠吗? 由于朝鲜的封闭性,知道具体导弹性能的途径不多,但对比朝鲜官方发表的少数照片,可以看出火星-14和火星-15之间的变化。

首先是弹头,从过去朝鲜导弹采用的尖锥型变成了更先进的蛋型,与3月金正恩视察的再入段烧蚀试验弹头的外形基本一致。

这一变化表明火星-15开始考虑导弹返回大气层时的灼烧对策。 通过牺牲再入速度,钝头体在弹头前方产生激波“气垫”,吸收弹头与空气摩擦产生的巨大热量。

比较钝头体和尖锥体再入部的表面温度,宇宙飞船的返回室再入大气层时也需要使平坦的底部朝下

据此,火星-15已经达到洲际弹道导弹标准,证明再入速度超过音速20倍以上,表面温度可达6000度以上。 一旦超过这个门槛,弹头的抗烧蚀性能而不是弹头的速度就成为设计和工艺制造的最大难点。 再怎么快的再入速度,也受不了高温,拆了也没用。 在这一点上朝鲜比印度高出很多,阿三的3/5的尖锐细长火甚至连洲际弹道导弹的门槛都没有触及。

请看上图中美国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展脉络。 北极星A1、A2 (射程2200/2800公里) )还很尖。 A3和海神C3 )射程均为4600公里)弹头是圆的二椎体,火星-14的弹头与之相似,到三叉戟C4 (射程7400公里)已经是圆的钝蛋型弹头。 火星-15和火星-14之间也出现了同样的世代差。

闲话不多说,朝鲜进行这个弹头烧蚀试验也是用简单粗暴的土法骑马,直接用火箭发动机向弹头模型喷射。 由于火箭发动机喷管出口温度只有再入时弹头表面空气加热温度的几分之一,用这种方法无法模拟实际再入温度,只能测量烧蚀材料的蒸发速度。

其次,弹体火星-12是单级导弹,火星-14的第一级是火星-12的主体部分,上面的第二级直径缩小。 而火星-15采用全新设计,不仅第一级直径变粗超过2米,第二级也不收缩,整个弹身呈直筒型,表明第二级火箭的推力和燃料携带量显著增加。

第三个是发动机上图中间的火星-14的底部,主发动机周围搭载了4台小型的游泳发动机,但火星-15取消了游泳发动机,其他的燃气舵和格栅翼等,过去的朝鲜导弹这表明朝鲜在火星-15上采用了更先进的摆动喷嘴技术来应对大幅增加的起飞重量。

朝鲜今年3月试验了带有游泳发动机的新型大推力火箭发动机,据朝鲜政府称推力从30吨提高到了80吨。 5月14日试射的火星-12将首次使用该发动机,之后火星-14的第一级也将使用相同的发动机。

仅仅半年后,朝鲜采用了新一代的摇摆喷气发动机,在没有对公开的地面发动机进行实验的情况下直接试射。 这种飞跃的发展速度确实不可思议,很难怀疑得到了外界的帮助。

最后发射车朝鲜宣布这款9轴越野发射车为朝鲜国产,但地球人知道朝鲜完全没有能力自行生产这种大型特种车辆。 过去多次在朝鲜阅兵式上亮相的8轴导弹发射车,是为中国航天科工下属湖北三江万山特种车辆有限公司生产的,技术来源于白俄罗斯明斯克轮式牵引车两厂。

兴奋中的俄罗斯白杨-M公路汽车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车是明斯克工厂的产品。 但是这辆车重心太高,复杂的路面必须限速行驶,也有翻车的记录。 中国产八轴发射车重心低于它,稳定性更好。

朝鲜以木材运输的名义只进口了6台,型号为WS51200型。 说是木材运输车也不是掩耳盗铃,确实是16x12的民用特殊车辆,不是军用全轮驱动,可以用于沙漠石油勘探、林木采伐等特殊行业。 采用美国康明斯动力和德国自动变速箱,载重80吨。

这6辆车在朝鲜眼里是国宝级的存在,比上面的导弹还珍贵。 为了应对不同类型的导弹,曾多次改造过驾驶室。 有些是分体的,有些是合体的。 但不管装的是什么弹,车也只有这六辆。 通常在阅兵式上展示4台,另1台作为备份

此次火星-15的发射车被认为是将以往的8轴车锯断,增加了1根无动力轴进行了改造。 轮式车辆每根车轴的装载极限为10吨,增加一轴意味着上面装载的火星-15导弹比过去的火星-14重得多,超过了原车80吨的装载上限。

如果这样改造,结构强度会下降,整车重量比会下降,越野性能会恶化。 但是,朝鲜的弹道导弹基本上是部署洞穴,发射前需要越野的距离不是很远,路况也不太差,所以影响不大。

采用加长的9轴底盘是为了在巨大的车身上整合尽可能多的发射必备设备,简化发射保障工作,尽可能压缩暴露时间,提高生存力。 在下图的火星-14的发射现场,除了发射车以外看不到辅助车辆。 而且,导弹发射后,发射车往往会撤离,以免在发射过程中意外伤害到宝贵的发射车。

火星-12及以前的舞水端导弹采用白俄罗斯产的MAz—543 LTM六轴发射车,数量多,所以敢于直接立在车上发射。

舞水端导弹发射场景,弹体底部弹出4个网格翼作为姿态控制面

另一个变化是,导弹发射装置的液压作动筒从火星-14时的一根棍子变成了两根棍子,导弹发射架也变得更加粗壮,这表明导弹的质量大幅增加。

综上所述,火星-15采用再入段防烧蚀技术的弹头、大直径弹体、新一代一级发动机和更强大的二级发动机,发射质量更大,根据其高抛实验弹道估算1.2万公里射程合理可靠。 也就是说,可以完全钉在美国本土的任何地方。

【朝鲜的不足之处】

但是北朝鲜能用火星-15对美国进行致命的打击吗? 还差得远呢。

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除了今年火星-12常规弹道的两次全射程试验,也就是说两次飞越北海道打到太平洋外,其他历次试验都采用高抛弹道。 最高高度不断上升,但实际飞行距离在一千公里以下,着陆点都在日本海的日本专用经济区内。

这不是偶然的,他明确表示,没有朝鲜宇宙产业最大的短板——宇宙探测系统的支持。

朝鲜国土狭窄,无论向哪个方向试射导弹,都会马上冲出国境。 既不能像俄罗斯那样从欧洲的一部分面向远东堪察加半岛的克拉靶场进行全程测试,也没有美国的夸贾林环礁那样的海外领土靶场,没有位于纳米比亚、智利等地的中国海外宇宙观测站,也没有海洋监视卫星、宇宙探测船,是一个拥有完备监视设备的落区

也就是说,导弹以通常的发射角度进行了半程或全程的实验,脱离了本土的观测雷达范围后,朝鲜闭上了眼睛,完全不知道导弹飞到了哪里。 只能根据理论推断,或者俄罗斯、日本等地的通告间接验证自己的数据。

另外,朝鲜的导弹试验很有可能不拥有模拟弹头和回收数据库。 因为北朝鲜完全没有回收能力。

1980年南太平洋洲际弹道导弹全程试验,超级黄蜂舰载直升机带着潜水员在打捞区成功打捞导弹数据舱,胜利返回指挥舰。

因此,朝鲜只能在高弹道上进行实验,通过将溅射地点控制在比较安全的日本海范围内,可以使从本土进行测量变得容易,尽量避免弹头落入他国领土。

包括美、俄、中在内的很多情况下,都是使用高弹道进行非全程试验,但没有朝鲜那么窘迫。 导弹的设计射程越远、弹道越高,火星-15的高弹道就越能从正上方落到正下方。 这和低到达距离弹道相当不同,不能完全模拟实战情况。

按照朝鲜核弹头小型化的水平,10万吨当量以上具有实战意义的核弹头重量至少要超过1吨,搭载后各型导弹的射程至少要对折。

所以,在实战中朝鲜的导弹能产生什么样的射程和圆概率的误差,再入段能否经得起燃烧,朝鲜人自己也很担心。 如果向美国发射,落入美国本土就算胜利,至于能打到哪里,会造成多大的损失,现阶段还无法考虑。 这与二战期间日本制造纸卷气球炸弹轰炸美国本土类似。

相比之下,当时中国为了准备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的全程发射试验,从60年代中期开始,推出了2万吨级远望1/2号航天测量船、1万吨级日向红十号海洋科学考察船、1万吨级远洋打捞救生船、2万吨级远洋油水补给舰、4千吨级大功率远洋救助拖船等一系列特殊直到1980年5月,设计建造护航051型导弹驱逐舰,引进法国超黄蜂型导弹驱逐舰,才组成由18艘舰船组成的特殊混合编队,深入所罗门群岛以东南太平洋海域,进行东风-5全射程发射试验测量和数据仓库打捞

这些特殊舰船、装备没有一个是今天朝鲜负担开发的,如此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是大国的游戏。

通过全程试验,可以充分验证设计的合理性,积累技术经验,掌握洲际弹道导弹的全弹道特性。 之后,中国在开发东风-31、东风-41等洲际弹道导弹时不再需要工人向南太平洋发射,而是从渤海湾或山西五寨基地向罗布泊靶场进行半程试验,完成定型。

另外,在环形激光陀螺、大啤酒探头、全轴柔性摆动喷管、先进复合材料外壳、高效复合推进剂、核弹头小型化等几乎所有方面,朝鲜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都非常大。 总体上看,火星-15大约相当于70年代初东风-5早期型或60年代苏联SS-11的技术水平,与中国差距约为40年,与美、俄相比超过50年,要成为真正有效的远程核威慑工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于1971年9月首次试验,经过10年调试和批量生产技术研究,于1980年5月18日成功进行了全程飞行试验,于1981年服役,射程12000公里,投掷重量3000公斤。

SS-11洲际弹道导弹,1966年服役,射程11000公里,投掷重量: 998公斤。

简而言之,无论朝鲜发展洲际弹道导弹的目的是什么,能够在封闭的国际环境、低工业水平和弱小的国力下发展类似火星-15水平的洲际弹道导弹都是令人敬佩的。 当时中国咬紧牙关开发两弹一星的精神,远比雄心勃勃、眼光不高的印度脚踏实地。

我相信朝鲜最新的弹道导弹几乎是平行开发的。 否则,在今年5月至11月的短短半年内连续发售具有世代差异的3种新型导弹,不可能全部试射成功。 每次发射金正恩都会亲临现场进行指导,我明白其迫切心情。 这就是救命稻草啊。

后半部分介绍半岛矛盾的另一面,美国的反导系统,看看武装到牙齿的世界第一大人物能否抵御朝鲜的矛头。

为什么中国允许朝鲜拥核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