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农村振兴,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 强国要先强农,农强了国家就强了。
本期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主题,报道了在福建、河南、广东、贵州等地积极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
福建漳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十大行动
作为农业大市,近年来,福建漳州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十大行动重点任务,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试点工程建设,推进农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种业是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 ”漳州市农业农村局一级研究员林德泓表示,乡村振兴要持续加大种业支持力度,坚持品种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发挥良种支撑作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漳州是农业大都市,传统栽培品种的经济价值逐渐降低,农户收入也越来越少。 农户要增收,发展优质品种尤为重要,好品种利润可达几倍甚至几十倍。 ”漳州市委副书记黄水木说,2022年,漳州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全市农业优秀新品种示范推广工作。 2022年初,漳州市召开农业优秀新品种推广活动研讨会和推介会,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等13位种业领域专家学者,经过充分论证,筛选确定了100个漳州市适宜种质优良新品种。
在漳州各地,每个优良新品种“一对一”派出1名专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科技特派员进行各类大户培养指导,促进良种和良种并重。
2022年上半年,漳州市推广优新品种93个,立项示范片335部,完成年立项计划任务197.06%,推广蔬菜、食用菌、水果、茶叶等种植面积12.4万亩,产值159.1亿元,新增产值11.7亿元
目前,漳州农业产业优势不断拓展,产业链不断延伸,更多优质特色农产品不断从漳州大地产出。 但对市场来说,只有品牌形成,才能基础性繁荣。 为此,漳州以“互联网”“品牌”的思路整合运营农产品,农业经营主体利用第三方电商平台和自建平台开设网店,拓宽农产品网络零售渠道,将农产品“入驻”
“产业区域特色的形成和品牌农业建设的加强,不仅提升了漳州农产品的美誉度,而且给漳州农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黄水木介绍,截至目前,漳州市已有中国名牌产品和名牌农产品各1个,福建名牌农产品(含加工品) 156个,地理标志商标产品) 142个。 23个涉农商标获得驰名商标保护,还有著名的和平琯溪蜜柚、白芽奇兰等8个地理标志商标。
振兴农村的关键在于人。 漳州市将按照《关于加强漳州市乡村人才振兴的八条措施》,加强农村人才激励培养,推进教育人才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支持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鼓励各类人才投身漳州市乡村建设,加快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此外,漳州还将进一步选拔强市领导班子、驻村第一书记、市直单位党组织、乡村振兴工作队、科技特派员、市管干部乡村振兴指导员、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等“七支队伍”,加强乡村振兴工作力度,让农村更加富裕美丽。 (经济日报记者薛志伟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黄长秋)。
河南鹿邑:“雁归经济”兴起就业创业潮
初冬时节,河南周口鹿邑县太清宫镇后双村一片热闹的建设场景。 施工队伍正在对村内的排水沟、道路、小游园等进行铺装硬化,特色肉牛养殖项目也已进入牛舍建设阶段,拔地而起的钢结构给这个豫东乡村增添了现代工业的气息。
“我们抓住农闲休耕的空档期,组织了多支施工队伍,同步推进各个项目的进度,目前已初步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后双村党支部书记李万峰指着挂在村委会会议室墙上的规划设计图说,“振兴农村、共富后双”的发展蓝图正在一步步实现。
李万峰是后双村民,此前在国外从事建筑装饰行业。 2020年,太清宫镇出台“引才、育才、用才”三大举措,邀请有技术、会经营、懂市场的驻外创业成功者进村支持乡村振兴。 李万峰返乡带领大家增收致富。
近年来,鹿邑县抓住第二批国家级区域类“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机遇,深入实施“凤归巢”工程,探索“出口务工、召回创业、带动就业”的双创典型模式和实践经验
“目前全县累计返乡农民工9万多人,创建各类实体3.5万个,带动就业19.5万人,劳务输出大县成为‘雁归经济’的热土。 ”鹿邑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史凯歌介绍,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一大批实体经济项目落户鹿邑,吸引了大批返乡人员在家门口创业就业。 如今的鹿邑县,已成为八方客商创业的沃土,成为农民就业创业的乐园。 (经济日报记者夏先清杨子佩)。
广东云浮:“政企村共建”做强村集体经济
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富林镇生态养殖小区内,一座鸡舍错落有致,鸡舍内部自动供水、输水等现代化设备高效运转。 “这里的环境清洁卫生。 我在这里工作了三个月。 每月工资3000多元,加上土地租金,收入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而增加。 ”在富林镇养殖小区工作的村民李组告诉记者。
富林镇养殖小区是云浮市2022年建成的17个“政企村共建”生态养殖小区之一,2022年7月底实现投产,年产肉鸡288万只,增加44个行政村年均经营性纯收入6.3万元。
2022年以来,为了解决行政村集体经济失衡问题,云浮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发动了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攻坚行动,实行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场推动、村村参与,通过政策撬动、产业驱动、政企村村联动
2022年10月中旬,新兴县新城镇大稳养殖小区、水台镇布茅养殖小区首批共8.3万只肉鸡问世,在全市率先实现收益回报; 11月中旬,全市首批回购成功的养殖小区——郁南县平台镇古龙塘养殖小区迎来首批5.1万只肉鸡上市。
目前,云浮市已统筹镇助镇扶村资金、发展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等一系列资金,共投资7.73亿元推进17个“政企村共建”养殖小区项目落地建设。
在“政企村共建”的发展模式下,平台公司每年以总投资10%以上的比例获得固定收益,固定收益通过扣除银行本息和固定资产折旧后,以纯收入作为红利形成,平台公司每年净利润占总投资5%左右据此,2015年净利润达到6亿元左右,每年可为行政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4000万元。
“平台公司与农业龙头企业签署协议,合作期满后,养殖小区资产和土地租赁期内经营权等相关权益仍归平台公司所有并继续经营。 15年后,生下“蛋”的“老母鸡”仍归平台公司所有。 ”云浮市委书记卢荣春说,“政府主要起牵头作用,协调资金、用地、养殖小区的建设或收购,企业可以很快养殖开展经营生产。” 云浮市5个县(市、区)已组建国有投资平台公司作为项目投资和收益分配主体。
到2022年底,全市70%以上的行政村集体经济组织年收入突破10万元。 据测算,从2023年起,云浮市所有行政村每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纯收入超过15万元。 (经济日报记者张建军)
贵州天柱:打造美丽家园升级版
近日,记者在贵州省天柱县蓝田镇东风村看到,村民们为400亩羊肚菌基地搭起货架,播种菌种,铺营养袋,场面繁忙。
“我负责在羊肚菌基地挖掘田地、盖小屋、盖膜、播种的技术安排和管理。 工资加上奖金,年收入为6万元。 在家门口就业,上下班也就几分钟,收入高,支出少,还能照顾孩子。 ”。 在阿米加鲑鱼基地担任管理者的张泽英说。
近年来,天柱县设立村级乡村振兴服务站,推动产业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治理,把渡马镇共和村、蓝田镇东风村、坌处镇三门塘村等8个试点村打造成为美丽农村“升级版”。
2022年,东风村乡村振兴服务站以轮作“稻羊肚菌”为主导产业,村里投入200万元与龙头企业贵州发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种植羊腹菌435亩,村里负责土地流转、投入资金,公司负责种植、回收、加工、销售,利润555
东风村坪寨片寨脚组村民张泽英因“稻羊肚菌”轮作成为维稳增收户之一。
从乡村振兴服务站发展产业中受益的不仅仅是东风村。 天柱县渡马镇共和村甘溪300亩菊花盛开,坌处镇三门塘村“签约食堂游”入股村民喜获红利,凤城街道南康村500亩西瓜、南瓜、洋荷享誉县内外,远口发豆腐产业园将于2022年底投产使用。
“我在菊花基地种垄、移栽、施肥、除草、采摘,年收入6000多元,在家也不愁工作……” 在菊花基地工作很久的村民吴桃柳说,菊花的干燥、包装也离不开她。
天柱设立村级乡村振兴服务站,布局“一村一品”试点产业,运用党组织联合经济组织、经济组织联合特色产业、特色产业联合家庭经济、家庭经济联合保险金融,开展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长和农户增收的“四联双增”工作“人才流失”开展产业技术服务600余次,帮助群众解决急需的问题3000余起。 同时投资850万元,建设“稻油菜”、功夫菊、羊肚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项目10个,发展烟草、油茶、辣椒、大豆等产业种植近3000亩。 各试点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共超过3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400多个,为8个试点村群众带来就业和增收。
石洞镇槐寨村开展“庭院美化”“庭院绿化”,改造房屋立面、人行横道、庭院、旅游便道,建设污水处理池和管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经济日报记者王新伟吴秉泽) )。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近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