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双休制的意思,简单概述我国节假日制度的历史

2023-03-02 08:10 来源:网络

假日制度是一项严肃而重要的国家制度安排,直接影响全国人民经商、营生的方式。 源远流长,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历史面貌、政治生态和精神内涵。

假日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国现行的假日制度,经过了长期的发展、演变。 在实际运行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今年,受疫情影响,“五一”国际劳动节从3天延长到5天。

中国古代农业发达,几乎所有的社会活动都是以农事为中心展开的。 长期以来受农耕文化的影响,我国官员的休假制度、学生的学业制度、农民的农忙期和农闲期都与农事、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到目前为止,我国一直沿用农历,但古代没有星期的概念。 那么,我国的休假制度是如何发展的,如何安排的呢? 以下简要概述我国假期的历史。

隋唐以前秦朝时期,全年无休,官员有事需要请假,重病或者休养,只允许回乡,其他情况不请假。

到西汉时期,休假制度逐渐明朗。 除指定休息日外,官员住在机关,上朝五天休息一天。 他们可以洗澡,放松,或者回家。 这样的假期被称为“休沐”。 打开《汉律》,“职员五天一休洗澡。 ”

这一制度在隋代得以继承,当然在此期间,我国南方的一些国家发生了变化,比如南朝的梁国在上朝休息十天一天。

隋唐以后唐朝国力鼎盛,假期也有调整,每10天休息一天称为“旬假”。 一年中,有春分、冬至、寒食节三个黄金周,每个黄金周休息7天。 高温三伏天也休息。 计算下来,一年有100天以上的假期。 隋唐每三年有35天的探亲假。

唐玄宗发放的“红头文件”《假宁令》中写着“元正、冬至,各给假七天”。 春节放假7天,实行“元正前后各三天”,冬至也放假7天。 这个时期,每年的假期包括两个黄金周。

唐朝后期,黄金周增加到三个,小黄金周也不少。 唐德宗贞元年间,寒食节假期由3日调整为7日,加上春节7日、冬至7日,恰逢三个黄金周。 黄金周是元宵节、夏至、中元节、端午节、重阳节、腊月节、皇帝生日……有节日就有假期,都是放假三天,另一个只放一天的传统节日。

唐朝的假期规定比较宽松:父母相隔3000里者,每三年有30天探亲假; 父母相隔五百里者,每五年有十五天探亲假。 儿子及冠礼有3天假期,子女结婚有9天假期,不计算旅行所需时间; 其他近亲,结婚也有假期。 为父母服丧的假期叫丁忧,朝廷官员必须强制退休三年。 也就是常说的丁忧三年或守制三年。 其他近亲、远亲甚至老师的葬礼,也有7到30天的假期。

当然,一些唐朝官员也不一定能享受上述春节假期。 唐朝有两个规则。 第一,元旦,文武百官和高级地方官要早起向皇帝拜年。 第二,地方行政长官在春节期间严禁离开机关回老家。

唐德宗在安史之乱后登基,日夜辛苦处理“烂摊子”。 他在位期间,春节期间,让官吏按照单双号制度上朝,自己也忙得团团转。

宋朝以上大部制假日制度在宋继续执行。 宋朝假期创历史之最、最长,据《文昌杂录》年记载,宋朝留出唐朝三大黄金周,共增加元宵、天庆五个黄金周。

宋仍按旬假,月休三天; 另外,有七个小黄金周,每个休三天假。21个普通假日,每个休息一天。 父母住在远方的官员,还有30天的探亲假。 红、白喜事自不必说,当然有假期。 如果爸爸妈妈离开,丁忧假期是三年,因为孝顺父母,这三年的假期有工资,工资还很高,相当于现在的年薪200万。 一年后,一共休了113天假。

以上就是北宋被称为中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原因之一。

明清宋之后,迎来了元明清。 元朝的法定节日只有一个。 上述许多休假制度都被工作狂皇帝彻底改变了。 据史书记载,朱元璋在8天内批准了1660件奏上,处理了3391件国事。 朱元璋在位30年,每年休假18天,被称为劳模。 皇帝还没有休息,普通官员却说休息。

明清时期,朝廷逐渐削减或废除了“旬休”制。 明朝的休假制度,在变化改革中,如上所述,平时不休假,只休冬至、元旦、朱元璋生日三天。

在三个假期的基础上增加了寒假,将春节和寒假假期延长到一个月。 新增加的寒假可以视为失去正常假期的补充。

明朝的丁忧,甚至规定皇帝给27个月假期。 元朝压榨员工,每年休假十几天。 明朝每年休息30天到50天,和宋朝相比,太不一样了。

到了清朝,公务员的“金月亮”又回来了。 冬至、元旦、元宵三个节日,以封口办公暂停休长假的方式出现,前后约一个月。 之后,假期增加到冬至3日、元旦5日、元宵10日。 全年只规定了春节、冬至、皇帝生日三个主要节日。 加上元旦、元宵、中元等,每年休假50天以上。

严格的休假制度一直持续到清朝末期。 这时,受西方文化、制度的影响,实行双休日制,每周上午六天,星期天放假一天。 总体来说,明清时期春节、端午、中秋三大节日放假制度普遍实施。

结语从我国历届休假制度的设立可以看出,大多数制度都有因人、时、事而异的调整,没有适应性强的普遍休假制度。 可见管理制度有非常人性化的一面。

回顾上述内容,我们只看到了官员的休假制度。 实际上,关于其他阶层的群体,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这些阶层,大部分是农民、商人的同类,他们基本上要全年无休,才能赚到养活自己和家人的本钱。 孟浩然的《田家园》写道:“桑野耕父,锹随牧童。” 也就是说,它描绘了农民在春节期间辛苦工作的情景。

一般来说,农民庆祝“日日”,还有土地神等节日。 商人在纪念某个行业或职业神灵的特殊假日度假,他们在这些假日举行盛大而隆重的庆祝活动。

汉武帝创办正式正规太学后,开始了太学生休假制度。 到隋唐时期,国子学(国子监)学生放假制度正式确立,通常分为三类:常假期、田假期、授衣假期,即旬假期和寒暑假。

新中国成立以来,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介绍,我国实行星期六工作制,基本上是元旦一天,五一一天,春节三天,国庆节二天。

1978年以后,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法定公休日为104天。 1999年修订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法定假期增加到了114天。 从1993年到1995年,《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通过两个步骤,将公休日延长到每周两天。 现在普遍采用的双休制。

自2008年起,2008年“五一”黄金周取消,放假三天,安排清明、端午、中秋三个小长假,传统节日成为新的法定节日。

双休制的意思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