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jennie南韩公交车,骑行火了,但城市还要变得更友好

2023-03-09 12:56 来源:网络

绿灯亮了,在北京长安街围栏隔开的自行车道上,浩浩荡荡的自行车队伍与车流一起构成了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

受疫情影响,尤其是部分城市经历地铁、公交等停运后,自行车作为一种便捷环保交通工具,在网上“红了”,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这次不仅是出行工具,自行车还叠加了健身、休闲、社交等多种属性,和露营、飞盘等一样,成为现在最受年轻人喜爱的生活方式之一。

百度搜索指数显示,从2022年3月27日开始,“骑行”搜索数据激增,从历史最高的580999直接上升到2573119,其中“骑行活动”“骑行装备”等关键词排在搜索指数前列

随着骑行热潮的兴起,自行车也在短时间内成为人气商品。 中国新闻周刊走访北京多家自行车经销商后发现,近期自行车及相关装备销量显著提升,部分热门车型基本处于脱销状态,等待时间1-6个月,部分需要1年以上。 此外,一些经典二手自行车的价格也比以前有所上涨。

与此同时,城市建设中以汽车为主体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一些城市,自行车长期活在汽车的“夹缝”里,难以保障路权,随处可走、随处可停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涨红了”的自行车

在过去的40年里,随着城市的机动化,自行车在中国经历了主导、衰减和变暖三个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自行车是人们出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中国自行车拥有量过亿,约占同期世界自行车拥有量的三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汽车工业的发展,我国自行车保有量迅速减少,以汽车交通需求为中心的“宽阔的道路,宽阔的路网”成为城市规划中常见的道路模式。

但这种道路模式缺乏对交通主体——“人”的关注,也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波特兰州立大学城市研究中心主任珍妮尤(Jennie Liu )从事过自行车经济学的研究。 她发现,在城市增加更多的自行车道,不仅不影响沿街商铺的业务,而且可以促进发展。 例如,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的一条街道上铺设自行车道,使该商业街的食品零售销售额增加了52.44%。

北京街头揽客。 图/虫子创意

北京自行车俱乐部联盟副理事长、铁刷自行车俱乐部创始人孙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1世纪初期,中国大部分城市对自行车并不友好,但直到北京在2011年前后提出“3510”出行理念,自行车才回归人们的视野

“3510”是一种绿色出行理念,鼓励3公里以内的步行、5公里以内的自行车、10公里以内的公共汽车和远距离绿色出行。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分院院长赵一新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过去,城市越大,在城市机动化过程中,自行车道、人行道等慢行交通的侵占也越严重。 “当前一线城市和部分强线城市率先发展慢行系统,是一个过分强调机动化发展的转变。”

但对于自行车爆炸,孙键持谨慎态度。 他认为,最近突然在网上“抢人气”,与媒体的密集报道有关。 另外,瘟疫的防控措施也成了搭乘爆炸的“加速器”。

赵一新认为,随着社会对“二氧化碳”目标认识和理解的逐步加强,寻求绿色、低碳出行方式以缓解当前城市交通压力已成为城市管理的有效手段。

他说,在所有交通工具中,骑自行车可以说是“零碳”的出行选择。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的研究数据显示,骑自行车出行比乘坐轿车出行每人每公里可以减少0.17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如果轿车的使用者骑自行车出行,每年可以减少1吨的碳排放量。

将自行车“送回”城市

北京因打造国内首条通勤自行车专用道而备受瞩目

2019年5月31日,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道开通,连接昌平回龙观和海淀上地软件园。 全长6.5公里,之后2020年东拓、南展、西延工程启动,再延长3.8公里。

回家住龙观,在上地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周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行车专用通道建成后,他添置了自行车。 本来上下班要开车40多分钟,早晚高峰时遇到堵车,现在只需要30分钟左右。

“可以在高架桥上行驶,风景也很好。 上桥的时候有辅助传送带,下桥的时候有减速刷传送带。 很高科技。 ”他说。

截至今年5月底,该自行车专用道累计使用量已超过524万人,日均客流量4500-5000辆/次。 据测算,自行车专用道已累计碳减排超过1500吨。

二环辅路慢行系统优化改造工程也是北京的“明星工程”。 一些骑车人发现,二环辅路的非机动车道“安静”变宽,从原来的2米左右达到3米以上,最宽的地方达到3.6米。

除了加宽车道,一部分十字路口的信号灯也进行了变更,安装了专属骑车人的“左转信号”“自行车优先”等标识。 以前,骑车人左转需要等两次红绿灯,在“两次街”上完成,今后只需要等一次,更安全,更节约时间。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城市道路管理处表示,2021年以来,北京市累计共设立自行车交叉口74处,明确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交通流线和通行权限,交叉口通行秩序明显改善。

北京市民缓慢出行的热情也在高涨。 2021年北京中心城区低速交通出行比例创近10年新高,达到47.8%,比2017年上升6.9%。 全市共享单车年客流量从2017年的0.5亿次上升到2021年的9.5亿次。

相关数据显示,在人口规模相当的国际城市中,北京慢行交通设施里程排名靠前,自行车道里程总规模排名第一。

据《2022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介绍,2022年北京将建成20棵慢行道树,提升行人乘坐舒适度。 同时,打造21条“行走北京”文游骑行线路,促进慢游与游深度融合。

许多受访者认为,北京在建设骑行友好城市方面一直走在前列。 根据规划,2025年北京市交通将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高峰,2050年城市交通将实现接近零排放。

不仅是北京,一些城市也在寻找使城市乘坐方式更友好的方法。

在上海,全长22公里的浦东滨江骑行成为上海骑士的打卡胜地,而青年艺术家的涂鸦作品让骑行更开心。

在成都,绕城绿道100公里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户外休闲方式之一,不少人自发发起挑战、推出攻略,在“火”起来的同时,成都“新铁人三项”——户外露营、绕城骑行

太原斥巨资修建的滨河自行车道,全长75公里,4级网红打卡地,52套自行车配套系统,仅开通当天就迎来9.5万人乘车“打卡”。

以前将道路空间留给汽车,现在在保障汽车出行需求的前提下,将更多的空间留给非汽车。 自行车回归城市也推动了城市形态的改变。

骑应该成为常态

2022年5月18日,交通运输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做好绿色出行创建行动考核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北京、天津、杭州、三亚等109个城市为绿色旅游城市。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姚朋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各大城市在建设自行车友好型城市的同时,以骑行等为代表的绿色出行新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但部分城市在空间、功能、景观层面的考虑

“部分城市骑行道路相对独立,整体性、系统性欠缺的城市实现全覆盖。 ”姚朋认为,建设骑行城市,需要一个完整的骑行网络。

另外,目前的步道功能比较单一,不是复合功能体,无法很好地与周边的城市环境、商业配套设施、休闲设施相结合。

姚朋还表示,目前上街头规划景观比较单一,需要在景观方面下功夫。 “作为一种休闲健身方式,骑行在规划上应该更加贴近自然,遇到林享受林,遇到水享受水,遇到田享受田,因地制宜建设多样化的骑行景观体系。”

除了缺乏计划,更严峻的是,骑士的路权依然难以得到保障。

孙键认为,路权之争,特别是自行车路权、行人路权和汽车路权之争,是当前城市交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自行车在汽车“夹缝”中生存仍然是普遍现象。

同时,相对于共享自行车的方便,自行车出行还面临着存放难、停车难等问题。

事实上,一个城市对骑行是否亲切,还取决于采用什么标准。

“在一些城市,很多年轻人连专用的自行车道都没见过。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认为,如果设置标准过低,中国大部分城市都是友好的,但放眼已经走在前列的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如今,许多城市建成了“15分钟生活圈”和5公里内的“幸福通勤”。 赵一新建议,城市建设者在考虑道路建设时,要给骑行者更多的空间,全面考虑自行车停放、监控等问题。 此外,还将采取标记“自行车优先”、增设智能人行横道等措施,尽量为出行提供便利。

杨新苗说,打造绿色出行城市,需要走上更好的街道,不仅需要更多懂得驾乘的人,还需要轻量化的摩托车。

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即使没有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也很难保证现代化的城市交通将来不会感染病毒。 他以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为例说,这座城市因疫情导致地铁停运后,为了解决通勤小汽车拥堵和停车困难的问题,引入了辅助自行车作为通勤工具,鼓励人们以骑行方式出行。

杨新苗认为,只有轻量化的助力自行车才能将轿车用户转化为骑行者。 他说:“无论有无瘟疫,都应该让乘车成为常态。 ”。

作者:陈淑莲

jennie南韩公交车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