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同济大学别了隔壁念你那通稿,“云游”沪上高校博物馆,你最爱哪个“镇馆之宝”?

2023-03-15 16:11 来源:网络

历史由于承载着特殊的历史意义,所以有被世人珍藏和纪念的东西。 学校也不例外。 你知道上海的各大学有什么历史吗? 他们的学校史上有什么珍贵的实物? 起来一看

复旦大学

五四“第一分钟”

在五四运动中,复旦成为上海学生运动的先驱。 5月6日早晨,学校教师敲响了这个钟召集同学,报告北京发生的事件,呼吁复旦的同学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 复旦的学生们立即行动起来,投入伟大的历史洪流。 五四运动为复旦扬名立万,成为学校发展史上的重要契机。

上海交通大学

正在大学读书的水力学试卷(1934年) )。

这个答案的考生是金学森。 那段历史,出题与阅卷老师金悫在阅卷中发现,的试卷卷子很干净,解题一口气完成,6道题都是正确答案。 只是,在最后一个问题的正式导出中,“Ns”漏写了一个“S”,被扣了4分,变成了96分。 去掉这个下标“s”的96分试卷,也是老交大优良教学传统中“严要求”的典型反映。

同济大学

“同济足迹”土柱

一百年来,同济大学多次搬迁,但校名未变,弦歌不辍。 为了纪念那段艰难岁月,学校在百年校庆前,收集了各学校旧址的泥土,搭起了见证同济足迹的历险记之柱,作为同济大学扎根中国大地百年征程的象征。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大夏大学校友郭大力翻译《资本论》首个中文全译本(1938年)


1938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大夏大学校友郭大力翻译,翻译过程充满艰辛和苦难——居无定所、战火、贫困和疾病的折磨,但他排除万难完成了翻译工作,这展现了华东师大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翻译、出版、宣传和教育方面悠久的文脉学统,以及一批前辈学人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作的重要贡献。



东华大学

温仰春的工作笔记

这是东华大学(时名华东纺织工学院)老校长温仰春几十年前的工作笔记本。泛黄的纸张记录着温仰春工作的大事小情,成为研究学校历史珍贵的一手资料。温仰春满腔热血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的精神在学校代代相传。


上海外国语大学

《列宁全集》(第一版,共39卷)

1958年,中央提出要加快《列宁全集》的翻译出版,上外原校长姜椿芳当时已调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他也同年轻人一样,经常挑灯夜战,彻夜通稿。“他的言传身教给全局同志以莫大鞭策和激励。”翻译进度也大大提高。至1959年,“在全局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列宁全集》中文第一版,在国庆十周年时全部出版。”


上海大学

“星”模型

星(国际永久编号283279),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007年5月16日发现于盱眙观测站。此星是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为纪念先生作为中国力学奠基人而命名。为缅怀先生的生平业绩和卓越贡献,弘扬传承他的科学精神、教育思想和爱国精神,2020年7月30日,上海大学举行了“星”命名仪式暨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活动。


上海海事大学

1953年版五分钱纸币

1949年9月,当时年仅33岁的吴淞商船学校(上海海事大学前身)校友、“海辽”号船长方枕流率领全船宣布起义。新中国成立当天,“海辽”号成为新中国第一艘挂起五星红旗的海轮。中国人民银行将“海辽”号船形图案放在了第二套人民币5分币正面的右边。1955年3月1日正式发行,一直流通了34年。



上海海洋大学

镇馆之宝抹香鲸及骨骼标本

这是上海海洋大学历时一年多,于2002年还原成的两个完整的标本:一副从吻端至尾叉总长约18.4米的抹香鲸鲸皮标本和一副抹香鲸骨架,供科研教学之用。上海海洋大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传递着海洋深处的奥秘,激发着学子探索海洋的热情与梦想,讲述着“至深至精,探索不止”的科研精神。



上海师范大学


在上海师范大学的校史馆里,珍藏着上海师范学院首任院长廖世承先生的中学教学法(教材)、中等教育原理的手稿。几十册的手稿,从教材编撰到教学心得,或是行云流水的花体英文,或是落笔如烟的楷书,记录了廖先生对教育事业的思考与研究,他不仅在中国教育领域推广科学实验,更创师范学院独立办理之先河,为教育培养了大批后继人才。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原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汪尧田教授,是中国最早研究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学者。1992年,他与合著出版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总论》,是国内第一本全面论述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权威读物,被誉为在中国普及GATT/WTO理论与实务知识的奠基之作,也成为国人了解关贸总协定的重要窗口。



上海理工大学


1915年,上海同济德文医工学堂(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前身,后与华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上海理工大学)筹建第四宿舍,当时上海一批商业人士集体出手捐建。1917年1月,第四宿舍落成,这块大理石材质的功德碑记录着当时的捐建情况,镶嵌在第四宿舍底楼走廊的墙面上,保存至今。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帐篷精神”珍贵照片


1979年,为满足教学需要,学校决定:先建教学大楼和图书馆,于是教职工在大草坪上搭起了几座大帐篷,在其中办公长达四年。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铸就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帐篷精神”,为后辈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也推动学校事业开启新篇章。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镇馆之宝”——校名题字书法

1984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更名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这是1985年,书法家舒同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题写的校名手迹。



上海政法学院


李庸夫(创办了上海政法学院的前身——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和上海法律高等专科学校并担任首任院长)铸铜胸像高0.8米,底座高1.3米,于2006年创作落成,庄重地安放在上海政法学院“庸夫楼”前厅,塑像庄严慈祥。塑像下方镌刻着题词:“为党办学,殚精竭虑,呕心沥血,远见卓识。谨此永志。”作为校史的一部分,塑像承载着记忆与情怀,薪火相传、初心不改,激励着一代代师生勇担时代使命,为党为祖国为人民作出更大贡献!



上海体育学院


绿瓦大楼原始建筑图纸为上海体育学院校史馆馆藏珍品。绿瓦大楼位于学校杨浦校区,于1933年建成,是上海市首批“优秀历史建筑”。图纸由16张A0手绘图纸建筑设计蓝图组成,图纸图案精美,施工数据详实,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楼内纪念石碑后被发现。2021年9月,该建筑图纸被列为“第三批上海档案文献遗产”。



上海戏剧学院


在上海戏剧学院的图书馆里,珍藏着一批抗战时期抗敌演剧队的军民演出的说明书。这批说明书,还原了当时演剧队成立的始末,再现了当时的演出剧目内容,珍藏和研究这些重大历史进程中的戏剧史料对后人了解戏剧历史有着深刻的意义。



上海音乐学院


中国第一部由海外交响乐团演出的作品是黄自先生于1929年在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完成的毕业作品《怀旧》,这是一部单乐章交响序曲,为悼念其女友而作。这是目前所知第一部由中国作曲家创作并在国外上演的管弦乐作品,黄自先生的手稿现保存于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特藏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史馆馆藏实物——胡廷黻日记、诗集、明信片,入选上海市第三批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这些实物档案形成于1917年至1924年间。主题内容为胡在震旦大学求学和法国巴斯德研究院留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涉及教育、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20世纪初上海有关大学的历史,以及法式医学教育教学理念等,具有重大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在立信的校史陈列馆中,有这样一件特殊的展品:时年90高龄的立信会计事业创始人潘序伦先生在1983年4月,亲笔写下的遗愿。薄薄一张纸,短短百余字,背后承载的却是潘老对国家、对人民,对他亲手所创办的立信会计事业的深情。



上海公安学院


在上海公安学院院史馆的众多馆藏珍品中,以建校以来的一系列“印章”最具代表性。印章式样材质各异,凝结着不同时代的痕迹,字迹结构严谨、遒劲有力,象征法度森严、司法公正。从建国初期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警务学校到中央公安学院上海分院,从上海市公安学校到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直至成立上海公安学院……小印章见证大历史、小印章蕴含大发展。



上海杉达学院


1992年,一批致力于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老教授发起创办全日制民办大学。1992年8月,经批准,校名为“杉达大学”,老校牌悬挂在最早的办学点门口(长寿路625号)。这块朴素、斑驳、沧桑的老校牌,伴随着杉达走过了近30个年头,见证了杉达人的教育理想、价值追求和耕耘足迹。



上海电力大学


这幅篆书“尺璧非宝寸阴是竞”作品是1987年邓云乡教授所题写。1956年邓老于上海电力大学任教,直至1993年退休。邓老这幅书法作品为了纪念上海电力大学建校五十周年之际的学校摄影书画而创作的。“尺璧非宝、寸阴是竞”出典《千字文》,意蕴教导学子珍惜为学岁月,努力为国家电力工业的发展振兴争分夺秒地学习知识。



上海电机学院


今天,在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校史馆内,珍藏着一台除尘砂轮机实物。1966年,为进一步试验“学校工厂合一,教学生产并重”,学校积极开展勤工俭学与半工半读试点,成为当时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党的教育方针的试点典型。这台机器就是在这期间添置的,它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一段关于新中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艰辛探索往事,也铺展了一幅当时试验“学校工厂合一,教学生产并重”的史诗画卷。



上海建桥学院

建桥雷锋奖章(金银铜)

在上海建桥学院的展馆中,陈列有雷锋金银铜奖章。“雷锋奖”是上海建桥学院从2005年起,为奖励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踏实勤奋、敬业爱岗、乐于奉献、雷锋式劳动者而设立,作为表彰学校师生品行的最高荣誉,目前学校颁发的雷锋金制奖章均为纯金打造。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以美为魂,以史为体。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历届师生善于用艺术记录党和国家的奋斗之路,1965届黄杨木雕班校友用刻刀创作了名为《抗美援越》的丹塔木雕作品,现被上海工艺美院校史馆收藏。这件气势恢宏的木雕作品不仅让观众感受到国家坚决抵抗外来侵略的意志与决心,更加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的艰辛。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史馆,有一个特殊的摇铃,在柔和的灯光中,它浑身散发出古铜色的光芒,它就是东海学院创办与发展的见证者——学校初创期上课所用的铜铃。轻轻地拿起并摇动时,它声音清脆而响亮,在这一声声熟悉的铃声中,东海学院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金色的铜铃见证着东海办学的光辉岁月,见证着东海的发展历程,鼓舞着东海师生传承东海精神,携手共同谱写高职教育事业新篇章!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


2012年起,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持续深化与形象校园文化符号“傅雷精神”,先后建成傅雷生平陈列馆、傅雷译著研讨室和傅雷翻译体验室,面积约700平方米,“傅雷像”位于傅雷生平陈列馆入口处。傅雷一生译作宏富,成为中国翻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在文学、美术和音乐等领域也不乏经典文献,留下了与其翻译和文艺思想齐名的《傅雷家书》。



资料:沪上各高校

编辑:张海梅、孙凌波

同济大学别他妈了隔壁念你那通稿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