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古人如何数九#冬至到了,细看古人如何“数九”

2024-01-10 18:14 来源:网络

#古人如何数九#冬至到了,细看古人如何“数九”最近引发大家的关注,相信大家都想知道这件事会有怎么样的发展?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古人如何数九#冬至到了,细看古人如何“数九”

冬至到了,细看古人如何“数九”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在这一天,由于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将迎来全年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日子,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大部分地区正式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一种传统说法叫做“冬至逢壬数九”,即人们会通过“数九”的方法预测寒冷天气将持续多久以及春天何时到来。“数九”以九天为一个周期,从冬至或者冬至后的壬日开始,每过九天就数一个新的九,一直数到九个九结束,总共81天。有些地方还会额外再增加一个九,变成十九天,等到数完九十天,就已经进入了春分节气,此时大地回春,气温回升。

虽然“数九”这一习俗流传甚广,但其具体起源并无确切的历史记载。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中有提到:“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这是最早的关于“数九”的记录,说明“数九”是从冬至当天开始计数的。

宋朝以后,“数九”的起点改为冬至第二天的说法也开始出现。《齐东野语》记载:“古有数九九之语,盖自至后起数至九九,则春已分矣。”明朝始有《西湖游览志余》提出:“杭人以冬夏二至后数九,以纪寒暑。”

无论是哪种版本的“数九”,它都象征着隆冬季节的来临。如今,尽管我们已经有了各种先进的取暖设备,比如暖气、电热毯、羽绒服和暖手宝等,让人们不再畏惧寒冷,但在古代,由于缺乏有效的防寒手段,人们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他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数九”民俗活动,其中包括九九消寒歌和九九消寒图等。

九九消寒歌形象地描绘了“数九”期间天气变化的情况,流传深远,深受各代人的喜爱。由于我国地理位置复杂多样,不同地区的九九消寒歌各有特色。例如,在黄河沿岸地带,人们熟悉的歌谣中提到了“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景象,而在浙江沿海地区,则有“八九七十二,猫狗寻荫地;九九八十一,飞爬一起出”的说法。此外,湖南一带则唱道:“九九八十一,穿起蓑衣戴斗笠”。

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2017年,九九消寒歌被列入小学语文教科书,并发展成为一种手势舞蹈,使得民间记忆得到了持续的弘扬和发展。

近年来,九九消寒图也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复兴。其中,文字版的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的书法作品,上面写着“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诗句,每个字都有九划,一共81划。从冬至开始,作图者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入一个笔画,每经过一个九就填好一个字,直到九九结束,整个九九消寒书法图就算完成了,所以也被人们称为“写九”。

另外一种则是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画九”。这种版本的九九消寒图更加富有诗意。古人会在冬至那天画出一棵拥有9朵梅花的树,每朵梅花有9片花瓣,一片花瓣代表一天。当所有的花瓣都被填充完毕,就意味着春天就要到来了。《帝京景物略》曾详细描述过这种“画九”的做法:“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

无论是在文字版还是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中,都能感受到古人们用心绘制的作品所蕴含的春的气息和希望,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美好期待和向往。

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否也想动手绘制一幅九九消寒梅花图呢?让它陪伴你度过漫长的冬季,期待温暖的春天早日到来吧!

有关#古人如何数九#冬至到了,细看古人如何“数九”的介绍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还想更多这方面的信息的小伙伴,记得收藏关注多特软件站!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duote.com)。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