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艺术品收藏队伍日益壮大,涵盖珠宝玉器、书画瓷器、钱币珍邮、文玩杂项等多个领域。然而,收藏热的背后,无良商家与诈骗团伙瞄准藏家出售藏品的需求,精心编织各类陷阱,令无数藏友蒙受损失。本文旨在揭示国内艺术品诈骗的主要手段及细节,助您慧眼识破骗局,护航艺术投资之旅。
一、拍卖服务费骗局1. 拍卖公司、文化企业常以虚高估价为诱饵,安排藏品赴海外(如“香港拍”、“澳门拍”等)参展拍卖,收取高昂的前期费用(千元至万元不等)及所谓后期佣金(8%-12%)。然而,这些公司往往对成交毫不关心,只专注于骗取前期款项,以各种名目如出关费、保险费、评估费等变相收费。此类拍卖几乎无成交可能,切勿抱侥幸心理参与。
2. “保证金”诈骗:不法分子假称有买家看中藏品,需在公司面交并支付一定金额作为保证金。一旦藏家交付,买家和公司便以各种借口拒绝交易,将责任推诿于藏家,侵吞保证金。
二、直接收购猫腻1. 艺术品公司许诺直接收购藏品,但要求先在指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这些鉴定机构或是公司自设的“傀儡”,或是与其勾结的“三无”诈骗机构。无论藏品真伪,鉴定结果往往指向仿造、年份不足等,公司借此拒收,藏家白白付出数千至数万元鉴定费。
2. 鉴证备案陷阱:不法分子利用正规机构提出的鉴证备案理念,开设或勾结“李鬼”备案机构,出具无实际意义的备案证书,哄骗藏家必须备案才能交易,且收费远高于正规机构,技术含量低下。
三、文化产业包迷局1. 此类欺诈模式融合虚假股市大盘、艺术品欺诈、非法集资等元素,将藏品估价极高(千万甚至上亿),拆分成股份出售。公司宣称收购99%股份,藏家只需出资持有1%,并在其虚构的艺术品大盘上等待高价回购。藏家初期投入即达数十万至数百万元,而此类诈骗团伙寿命短、流动性大,常雇佣当地知名人士为其背书,待东窗事发,后者亦成为受害者。
2. 退费合同圈套:与拍卖服务费类似,藏家需支付前期费用,但公司承诺若未按期售出藏品,将退还费用甚至双倍赔偿。实为非法集资的庞氏骗局,公司倒闭跑路后,藏家损失惨重。
3. 无限拍卖戏码:与第一种拍卖模式类似,收取前期费用,但许诺藏品流拍可免费再次上拍,直至成交。然而,公司并无真实买家群体,藏品估价虚高,多次拍卖均告失败,公司短期内倒闭,藏家钱财尽失。
4. 后期费用诡计:公司宣称不收前期费用,成交后收取12%佣金,未成交则收2%流拍费。藏品估价虚高且注定流拍,公司借此赚取丰厚流拍费。
5. 拍卖专场闹剧:针对藏品丰富、经济实力较强的藏家,公司策划专场拍卖会,承诺确保成交件数,收取高额费用(约五百万元)。拍卖过程中,公司自购低价藏品制造成交假象,高价藏品则由“托”竞得后违约,以押金赔付藏家。藏家最终花费巨资,实际收益大减,公司则扣除成本后获利颇丰。藏家深陷被动,直至公司倒闭跑路。
6. 合同回扣欺诈:不法分子伪装成非艺术品行业公司,与藏家或店主签订购买意向书,付款时要求支付好处费以促成交易。一旦得手,便以各种理由拒绝履行协议,骗取好处费。
以上十大诈骗手段,乃是骗子们惯用伎俩。藏友们务必保持警惕,明辨真伪,让李鬼无所遁形,守护好自己的艺术宝藏。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近期热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