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7美元、20000美元、9000美元,这些数字如同密码一般,揭示了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在过去几年间惊人的价格涨跌。从2013年7月至2017年12月,再到2019年10月,比特币价格犹如巨浪翻滚,暴涨暴跌,生动诠释了数字资产市场的极度波动性。回溯至比特币诞生的2009年,这种剧烈的价格波动更是令人咋舌。
2. 拉兹罗·汉尼茨,这位程序员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一段堪称“史上最贵披萨”的传奇。2010年5月,他以1万枚比特币换取了两份披萨,彼时这些比特币仅值40美元。然而,当时间快进到2017年12月,这笔比特币的价值飙升至近2亿美元。即使以当前9000多美元的价格计算,其价值仍超过9000万美元。世界上恐怕再无第二人能品尝到如此“昂贵”的披萨了。
3. 在数字货币的世界中,除了价格的剧烈波动,还潜藏着频发的盗窃、ico融资乱象、诈骗、传销等问题。对此,中国政府早在2017年就已出手整治,禁止加密货币交易所和ICO活动。如今,国内对数字货币交易依然保持高压态势,提醒民众对打着数字货币旗号的投资行为保持高度警惕,切勿涉足。
数字货币被盗案件屡见不鲜1. 根据美国网络安全公司CipherTrace的报告,2018年因黑客攻击或欺诈导致的数字货币损失高达17亿美元,与前一年相比猛增约400%。其中,9.5亿美元源于黑客利用交易平台和电子钱包漏洞,同比增长约260%;剩余7.5亿美元则源自欺诈性ICO、钓鱼攻击以及各式数字货币庞氏骗局。
2. 这些巨额损失主要集中在亚洲市场,尤其是日本和韩国。2018年1月,日本最大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Coincheck遭受黑客袭击,客户损失价值约580亿日元(约合38亿元人民币)的“新经币”。此案不仅是日本史上最大虚拟货币失窃案,也是全球之最。事发后,“新经币”价格在短短5小时内暴跌20%,并引发全球数字货币市场连锁反应,比特币亦一度下跌约10%。
3. 同样在日本,投资者因数字货币失窃而心灰意冷,直言“打击太大,很难再信任数字货币”。而韩国数字货币交易所Bithumb同样未能幸免,2018年6月被盗走约2.1亿元人民币的数字货币。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全球数字货币交易所因黑客攻击损失约8亿元人民币,新西兰、以色列、新加坡等地交易所均遭重创。
4. 数字货币失窃事件频发,使得公众对区块链技术的安全性产生质疑。尽管区块链技术具备独特安全优势,但在算法、协议、开源实现、私钥使用、隐私保护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短板,亟待深入研究与突破。
ICO融资:乱象丛生的“造富神话”1. ICO,全称首次代币发行,借鉴股票市场的首次公开发行(IPO)概念,旨在通过发行新的数字代币为初创企业筹集资金。然而,由于ICO具有快速融资和监管空白的特点,使其成为国内外犯罪分子的“温床”。
2. 回顾2017年,国内ICO市场陷入疯狂。一份白皮书、一个网站、一支“专业”团队,甚至只需从淘宝购买白皮书模板,即可开启发币之旅。据统计,当年上半年,国内完成的ICO项目共65个,累计融资规模约26亿元人民币。同时,有数据显示,当年国内80%的区块链领域ICO实为骗局,无论个人还是机构投资者,皆难逃被“割韭菜”的命运。
3. 除中国外,海外ICO市场亦乱象纷呈。美国Confido、立陶宛Prodeum等项目相继上演“跑路”戏码,投资者血本无归。其中,Confido在募集约37.5万美元后,发起人迅速关闭社交媒体账号,消失无踪;Prodeum项目仅存活8天,许诺利用区块链革新果蔬行业,吸引大量投资者后,网站突然下线,所有投资款项瞬间蒸发。此类ICO骗局如同疾风骤雨,令投资者措手不及。
传销式数字货币:诱人陷阱1. “天上不会掉馅饼”,然而总有人借数字货币之名,编织“一夜暴富”的美梦,实则行传销之实,骗取百姓钱财。
2. 2017年,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针对数字货币传销新特点,发布《互联网传销识别指南》(2017年版),明确列举了26种披着或疑似披着数字货币外衣进行非法传销的项目,如珍宝币、百川币、维卡币、摩根币等。
3. 其中,维卡币传销组织曾风靡全球,声称是继比特币之后的第二代加密电子货币,升值潜力巨大,以此诱骗投资者投入巨额资金。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有超过200个国家、300万人卷入其中,中国境内涉案金额约70亿元人民币。而摩根币则利用数字签名、区块链等技术包装,许以高额回报,吸引大批投资者,实为典型的传销骗局。
数字货币监管:全球视角与各国实践1. 面对私人数字货币,各国政府及监管机构态度各异,但普遍认同其背后区块链技术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应用前景。总体上,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瑞士、新加坡等国对数字货币持支持或友好态度,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行业发展;美国、俄罗斯、韩国、法国和中国等国则更为谨慎。
2. 具体而言,日本对数字货币最为宽容,认可其支付手段合法性,减免交易税;英国采取沙盒监管模式,为数字货币提供相对宽松的试验环境;新加坡视数字货币为商品,不对商家接受比特币等行为进行干预。而在谨慎派中,美国各州推行牌照化管理,监管态度存在州际差异;俄罗斯曾禁止数字货币交易,但态度逐渐软化;中国则明确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商品属性,严禁金融机构、支付机构开展相关业务,关闭国内交易平台。
3. 未来,数字货币监管或将迎来新的指导原则。七国集团(G7)计划发布数字货币监管指引,为各国提供参照。英格兰银行行长Mark Carney强调,尽管欧盟无意将欧洲变为数字货币禁区,但数字货币必须遵循最高监管标准,兼顾创新与安全。国际清算银行专家指出,全球支付体系引入数字货币技术时,须有强大监管体系和法律基础保驾护航,确保信息交易合法合规。 ■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近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