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尔茨海默老人当咖啡师像在过家家_这家“忘不了”咖啡厅,咖啡师是一群忘了自己的老人消息关注度非常高,想要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最新消息,小编给大家整理出有关这方面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深入了解!
在中国之声中央广电总台报道中,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忘不了”咖啡厅,有一些患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在此居住并接受专业的照顾。他们在咖啡厅内,借助制作咖啡这一活动,试图重新与世界建立联系。
制作一杯咖啡包括研磨咖啡豆、压实粉末、提取精华、打出奶泡,然后加入咖啡液。然而,在“忘不了”咖啡厅,每当代奶奶要制作咖啡时,她都需要旁边的社工一步步耐心指导,尽管她总是坚称自己“脑子还很好”,但在提及年龄时却给出了多个不同的答案,其实她已经82岁了。
代奶奶的房间里贴着她在入住养老院后写下的心愿——退休,但实际上她早已退休多年。在这个养老院里,像代奶奶这样的老人共有十多位,大多数都有认知障碍,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阿尔茨海默病。尽管他们制作咖啡的经历仅有短短一个月左右,但养老院院长苏有城早在很久以前就开始策划让老人们参与咖啡制作乃至街头售卖的活动。
苏有城深知,对自我控制力的强化可以增强个体的力量感和尊严感。虽然这些特殊的咖啡师容易忘记,但他并不看重他们制作或卖出多少咖啡,他认为更重要的是社工引导他们不断尝试、逐步提高的过程,即使他们第二天可能会完全忘记前一天所学。
咖啡师们的动作谨慎而努力,同时也伴随着一些糊涂和健忘。例如,代奶奶时常回应社工的指导说“不知道”,而周奶奶则常表示“我记不住”。她们都是如此坦率直白。
周奶奶88岁,与其他入住养老院的人不同之处在于,她的老伴始终深情地看着她。这位88岁的周奶奶和91岁的刘爷爷相爱相伴,入住养老院是为了彼此的陪伴。他们的儿女孝顺,有一个儿子远在千里之外的广东省工作,虽已退休却被原单位返聘;两个女儿都在成都,大女儿已经退休但仍上班,小女儿也已54岁,仍在工作岗位上。周奶奶说孩子们不来探望她,原因是他们都在上学,不能耽误学业。然而事实上,他们的子女不仅定期前来探望,而且每个星期都会来看望他们。
周奶奶的小女儿会在每个周末来看望他们,带来新鲜的小番茄,帮父母洗衣服,并且仔细分配好接下来几天所需的药物。周奶奶微笑着看着忙碌的小女儿,感到格外亲切。在制作咖啡的过程中,她会轻轻地把手搭在社工的肩上,同样展现出温暖可亲的一面。
这家咖啡厅设在养老院靠近街道的一角,窗户大约4米宽,面向东南方向开启。窗外一边是轰鸣的除草机,另一边则是咖啡操作台上的一片宁静。
选择咖啡作为连接老人与社会的工具,首要原因在于其操作过程简单。在这里,制作咖啡的步骤不超过五步。苏有城从事养老行业多年,深知教会老人掌握新的事物并非易事。这些老人可能会忘记伴侣和子女的名字,但对于过去的程式化记忆却依然深刻。他们尝试通过这种方式唤醒这部分记忆。
周奶奶的程式化记忆源于她曾经的职业——高中化学教师。当提及元素周期表时,她可以从第五个字开始一口气背诵下去:“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这是深深烙印在她88岁生命中的职业素养。然而,下一刻,周奶奶又嘟囔道,她一直在教高中化学,已经教了七八年了。实际上,照片显示那已经是2024年的事情,而周奶奶写下的年份却是“2018”。
一点点的记忆消失,一点点的生活技能丧失。有研究指出,认知障碍患者所经历的焦虑和痛苦程度“不亚于临终之人”,因为他们并不是瞬间失去了认知能力。从寻找钥匙到呼唤母亲,周奶奶的女儿细数这六年间发生的变化。
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状便是遗忘。周奶奶的女儿第一次意识到母亲病情加重,是因为那个一直做事有条理的母亲那天怎么也找不到入门的钥匙,最后在冰箱里找到了它。随着疾病的逐渐侵蚀,周奶奶对自己熟悉的世界越来越感到不安,焦虑感日益加重,最终演变为对丧失的恐惧。这种恐惧如同一把刀,时不时刺向身边最亲近的人。有一次,刘爷爷因病住院,周奶奶在家里对着小女儿大声辱骂一个多小时,误以为她是破坏家庭的人。
尽管女儿理解母亲病情导致的行为异常,但这无法减轻内心的悲痛。她独自哭泣,同时还要用轻松的话语调节母亲的情绪,试图让她放松下来。此时的母亲变得陌生,仿佛失去了以往的部分自我。
养老院成为了许多认知障碍老人最后长期居住的地方。他们既是子女,又是配偶,同时也是父母亲。他们深爱着家人,同时也被家人所爱。在苏有城看来,养老院内的老人们并没有被放弃。他多次强调的原则之一就是“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认为没有经历过别人的苦难就没有资格去批评他人。据他的评估,对于周奶奶这样的病人,至少需要五个至七个专业岗位的照护力量来进行支持。家庭照料不仅难以达到专业水平,家人的精力也无法持续承担。
对于周奶奶来说,住进养老院令她感到满足。在她心中,只要有刘爷爷陪伴,无论身处何处,做什么都感到幸福。
在某个周末,刘爷爷夫妇以及代奶奶三人共用了半小时制作出四杯咖啡,随后由76岁的高爷爷担任销售员,推着小车前往百米外的露营地售卖。高爷爷手持喇叭大喊“买咖啡送花生”,但社工立刻提醒他今天没有花生,而是赠送枇杷;第二次他又喊错了,说是“买枇杷送花生”,引来了身后人们的笑声。第三次,他终于喊对了口号:“买咖啡送枇杷”。
在露营地,咖啡售价为九块九一杯,对此苏有城并不考虑成本问题。每杯咖啡的成本大约在两三元左右,其中包括咖啡豆和椰奶等原材料,而新购置的全套设备更是花费了数万元。此外,为了让老人们安全制作咖啡,旁边还需配备一到两位社工陪伴。尽管投入巨大,一天最多也只能卖出十杯咖啡,显然处于亏损状态。
然而,苏有城并不介意亏损。在他眼中,带给老人们的那份喜悦同样弥足珍贵。
当天,高爷爷一人便成功售出了四杯咖啡,简单的快乐洋溢在这短暂的时刻。在露营地里,刘爷爷演唱了他的拿手曲目《美酒加咖啡》,可惜被高爷爷的大嗓门掩盖了声音;代奶奶跟随社工将剩余的枇杷分享给了游客;周奶奶则满眼好奇地望着露营地的人群,每个人都面带笑容。时间是多么宝贵,快乐也同样难得。
这份快乐,也被苏有城纳入了咖啡厅的收益之中。
当天结束后,四位老人和部分社工合影留念,看到大家纷纷做出“V”字手势,周奶奶显得有些不解,于是她比出了“1”的手势。
一段时间之后,当老人们在照护机构的情况相对稳定,他们是否可以顺利回归家庭呢?苏有城的答案是:非常困难。
“我只是尽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即便是在家中这样熟悉的环境中,一旦遭遇不合适的沟通或日常生活安排,他们仍可能出现异常行为。认知障碍目前尚无法治愈,准确地说,大脑受损的神经细胞无法再生。”尽管经常面临此类问题,苏有城仍觉得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既然回归社会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任务,那么让老人们过家家般地“做咖啡”又有何意义呢?对此,苏有城的回答真诚而坦率:“让他们一直保持快乐,活得有尊严、有质量,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就是一个好的状态。为什么我们要赋予他们成就感?这样做是为了让他们感受到自身是有尊严的,能够在养老院找到家的感觉和价值感。”
在社工和高爷爷的呼唤声中,周奶奶牵着刘爷爷的手回到了养老院。他们身上围着的围裙尚未解开,而周奶奶似乎已经忘记了刚才所做的事情。当被问及“咖啡制作难吗?”她回答说:“我还没做过,所以不清楚。”
但她仍然记得某些事情。在沙发与茶几之间的空地上,周奶奶挥手示意刘爷爷转身,而后细心地解开他背上的围裙活结,又拉下了背带。
老两口和高爷爷坐在大厅的茶几前,周奶奶从圆筒里捡起几颗坚果,熟练地剥开果壳,小心翼翼地放入刘爷爷的手心里。
周奶奶低声向刘爷爷介绍这些食物:“果果。”
高爷爷在旁边大声补充道:“开心果!”
以上内容来源于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的报道。
上述就是关于阿尔茨海默老人当咖啡师像在过家家_这家“忘不了”咖啡厅,咖啡师是一群忘了自己的老人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攻略和资讯可以关注我们多特资讯频道,之后将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duote.com)。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近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