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决定从2025年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根据国债市场的供求状况择机恢复。这一决策旨在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发布会上指出,国债作为国家信用的代表,持有到期后确实能确保投资者收到本金和约定的票面利息,因此通常被认为是安全资产。然而,长期国债的票面利率是固定的,市场预期利率的变化会导致二级市场价格的波动,有时这种波动可能较为剧烈。因此,投资国债并非完全没有风险。
考虑到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时间较短,尚未经历过大的波折,很多投资者、管理者和社会公众对政府债券背后隐藏的市场价格风险认识不足。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宏观审慎管理,多次提示相关风险,并强化了市场监管。
在一级市场发行较少的时间段,央行决定暂停在二级市场买入操作,转而使用其他工具投放流动性。这一举措是为了避免影响投资者的配置需求,防止供需矛盾加剧和市场波动,确保市场能够平稳、健康地发展。通过这些措施,央行希望市场能够行稳致远,为投资者提供更加稳定的环境。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近期热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