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咬甲癖被列入强迫症范畴_日常科普丨啃指甲不仅可能是精神病,还有很多其他危害

2025-01-15 18:48 来源:网络

今天给各位分享咬甲癖被列入强迫症范畴_日常科普丨啃指甲不仅可能是精神病,还有很多其他危害,其中也会对大家所疑惑的内容进行解释,如果能解决您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多特软件站哦,现在开始吧!

咬甲癖被列入强迫症范畴_日常科普丨啃指甲不仅可能是精神病,还有很多其他危害

日常科普丨啃指甲不仅可能是精神病,还有很多其他危害

作为一个从小就有着啃指甲习惯(直到如今偶尔在急需指甲刀时仍会如此)的人,我想就此话题分享一些见解。实际上,啃指甲并不总是具有病理性,例如当指甲裂开且一时找不到指甲刀的情况,并不属于此列。而在医学文献中,病理性的啃指甲被视为一种身体焦点的重复性行为障碍(BFRB),涵盖了咬甲癖/食甲症(Onychophagia)和拔甲癖(onychotillomania)。

这里我们重点讨论咬甲癖。它并非罕见现象,据统计,大约有20%至30%的成年人及高达45%的10岁至青少年期的孩童都有此行为,尤其在大家庭中更为普遍。由于许多人视咬甲癖为一种令人羞愧的习惯,因而可能延误寻求医疗帮助,导致其实际发生率被低估。

值得注意的是,咬甲癖实则是一种精神疾病,隶属于强迫症的范畴。不仅如此,它还与其他多种疾病相关联,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74.6%)、对立违抗障碍(36%)、分离焦虑症(20.6%)、遗尿症(15.6%)、抽动症(12.7%)和强迫症(11.1%)。以上这些都是最常见的与咬甲癖相关的病症,可见习惯性啃指甲绝非单纯的行为问题,不容忽视。

至于咬甲癖的成因,目前尚未明确,但大致可归结为两大因素——遗传和环境。研究表明,约有一半的咬甲癖病例可归因于遗传因素,尤其是同卵双胞胎之间患病的可能性更大。此外,若父母有咬甲癖,家庭中的孩子也更有可能染上这一习惯。

另一方面,环境因素同样关键。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人可能会影响到个体行为,甚至存在将咬甲癖“传染”给他人的可能性。无论是小孩还是同龄人,你的言行举止,甚至是啃过的指甲,都可能诱使他人模仿。

啃指甲的危害远不止对指甲美观的影响,它还会波及口腔健康。除了导致指甲表面出现黑色素沉淀,频繁啃咬指甲还可能引发急性甲沟炎等并发症,表现出红斑、发热、疼痛以及脓肿等症状。在严重的情况下,继发感染可能导致骨髓炎,或者引发慢性甲沟炎等问题。对于口腔来说,咬甲癖可能导致牙龈受损、肿胀及脓肿,增加上门牙磨损的程度,甚至导致牙齿排列紊乱。若伴随细菌感染,局部感染可能发展为全身性感染。

那么如何减少咬指甲的行为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策略:一是减少诱因,二是提高执行难度。例如,定期修剪指甲可以消除指甲“形状不规整”的心理诱因,让人难以找到下口的理由。此外,涂抹苦味指甲油或是为爱美的咬甲癖者做美甲,也能让他们对啃指甲产生抵触感。还可以借助物理障碍物如指甲套等,使啃指甲变得困难,进一步降低该行为发生的概率。当然,鉴于咬甲癖与心理因素息息相关,减轻心理压力也是一种有效的管控方式,尽管方法多样,可灵活选用。从临床角度来看,习惯逆转训练(HRT)和药物疗法(如三环抗抑郁药TCA)也是可行的治疗方法,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这里不再详述。

至于是否有针对咬甲癖的疫苗,答案是否定的。这只是我在偶然间思考啃指甲问题时产生的联想。然而,正如某些原本看似毫无关联的霍乱疫苗竟然意外地有助于直肠癌和乳腺癌治疗那样,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发现某种疫苗能有效降低咬甲癖的风险也未可知。

关于咬甲癖被列入强迫症范畴_日常科普丨啃指甲不仅可能是精神病,还有很多其他危害的介绍就到此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您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还行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多特软件站!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duote.com)。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