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争论尚未开始之前,Roger Ebert就一直站在反对立场,最近在USC上,他回复了游戏开发者“Kellee Santiago”的一封电邮,而其回信的用词相当犀利。
他表示:“电子游戏永远无法上升为一种艺术”,辩论之初,邮件作者逐条反驳了支持者Santiago的论据。Ebert写道,“她提出的游戏——《Flower》、《Braid》和《Waco Resurrection》,都无法令我产生起足够的关注,不得不说,那些游戏很乏味。我要再次强调:“纵观业界内外,没有任何一款游戏及得上诗人、电影制作人、小说家等的高度。”
可想而知,在互联网爆发的今时今日,Ebert这番言论会遭到大量游戏玩家的口诛笔伐。虽然争论无害,燃烧起来的舆论战场却依然无法回答案上的问题。
艺术又或是游戏都没有一个普世性的定义,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我们不能否认,每款游戏的背后都有一个无法磨灭的灵魂。当然,笔者不敢妄求解决这个世纪难题,但求尽力,推进讨论的车轮。
《旺达与巨像》
游戏何时可以称之谓艺术?说真的,我们确实并没有任何真正称得上“出众”的代表作。不过“上田文人”的创意可能是一种启示,《旺达与巨像》这类的游戏,为业界提供了非常有力的艺术贡献。
《质量效应2》
让观赏者得到启发,让他们懂得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个世界,又或者单单是让观众的视野变得更加广阔,这些不就是有史以来,所有艺术家都追寻过的目标吗?《质量效应2》将玩家置身于现实中没可能发生的选择里,并且通过独特的互动形式来与玩家接触——艺术?似乎接近了……
《小小大星球》
每当人类被给予创作自由去表达自我的时候,艺术也必定随之而来。
《超级马里奥》
它的画面确实简单了点,但这只是受制于电脑软件和硬件的配置,而并不代表它没有艺术价值。相反,正正是这种简单的画面、简单的音乐、简单的动作,启发了无数后世的开发者,开创出无数个经典作品。一个广泛流传的概念——单单这个概念本身,应该已经算得上是一种艺术了吧!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近期热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