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限韩令”像“限日令”一样执行的彻底又持久,大概日后金秀贤、宋仲基们也会成为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风传数日的广电总局“限韩令”,虽尚未见诸公文,但似已落到实处。
7月28日,便有香港媒体报道“中国内地广电总局向各大电视台下令,不可邀约韩星演出剧集或者上节目,包括综艺、戏剧、广告、商演等。”
8月1日,新浪娱乐报道,广电总局确有意向针对韩国艺人在华演艺活动进行限制,但准确来说应为“调控”,审批方面的政策将收紧。
比起内地媒体不敢断言,韩国媒体则说得直接,并曝光了一些细节。韩国《体育周刊》称中国对韩国明星将会有以下调控:
1.韩国人气偶像组合禁止在中国活动;
2.韩国偶像不允许开展1万人以上的公演;
3.新规定韩国文化事业公司禁止投资;
4.包括事前制作的相关合作项目禁止。
韩国《中央日报》8月2日报道,7月中旬后,中韩文化交流、合作项目接连中断。
除了电视剧外,综艺节目也遭遇同样的处境。甚至还有韩国艺人出演并完成制作,结果却无法播出的情况。韩国业界怀疑,这是中国对韩国同意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采取的报复措施。
虽然明确通知还未下达,但国内各家涉韩活动已经在默默调整。原定于8月底在上海举行的EXO演唱会日前爆出被取消,同审批收紧多少有些关系。
也许白纸黑字永远不会出现,闻弦歌而知雅意。以往的各种“封杀令”,也常有各家接到口头通知,心领神会,揣摩执行。
政治娱乐化,娱乐也在政治化。二者其实颇多通性,都需要极强的群众基础和煽动性。
从80、90年代的中日蜜月期,到近些年的中韩蜜月期,“日风”、“韩流”轮着吹,几乎可以成为区分代际的文化标签。
“限韩令”,会重演当年日剧的故事吗?只是,当年是日本单方面的输出失败。如今,与韩国合作密切中国公司,怕要一起买单了。
围观群众拍手称快,影视公司泪流向海
虽然未见实质文件,但调整已经开始。
有媒体称,某主流大台的海外剧场近期将停播韩剧,综艺节目也在短期之内不会考虑再用韩国艺人;某卫视即将上档的综艺中嘉宾成员包含了韩国艺人,为此正在发愁如何调整。
影视公司方面对待此事也颇为谨慎,相关人士分析,已经拍完的(涉韩剧)就只能等着,看看风向;正在拍的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但以后前途渺茫;还没拍的,肯定都暂时不会再用韩国明星了。
据硬糖君观察,目前部分已经播出或开拍涉韩影视剧并未受到明显影响,池昌旭主演的《旋风少女2》仍在正常播出,他和王晓晨的《我的男神》也已经拍摄完毕。由金圣柱主演的《漂亮的她》和RAIN主演的电视剧《八月未央》目前仍在正常的拍摄。
但业内人士表示情况也并不乐观,它们目前现状是骑虎难下,停拍损失更大,拍了恐怕受到审批收紧的影响,前途未卜,只能等待时机。
而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在播、待播的涉及韩国艺人的影视、综艺节目有几十部之多,其中包括了备受瞩目的《旋风少女2》、《翡翠恋人》等热剧,一旦政策落地,将波及到电视剧、网剧、综艺等各领域。
但和此前的“禁娱令”、“限外令”不同的是,“限韩令”赢得网友一片叫好。
一方面,政治环境和政治思潮的变化,使得网友直呼“国家面前无偶像”。另一方面,大概是因为韩流本来就处于流行文化的鄙视链底层,有多少粉就有多少黑。加之国内娱乐势力崛起,人们保护本土产业的意识也日益强烈。
只是一夜间“韩流”变“寒流”,首当其冲要感冒的,怕就是韩国娱乐公司的中国合伙人们。
让我们看看这个长长的名单:华策、华谊、搜狐、阿里、腾讯、万达、爱奇艺、寰亚、苏宁环球……好吧,这年头但凡搞点影视,哪能不和思密达扯上关系呢?
中国资本看中韩国团队的“价少活好”性价比高,纷纷斥资,打算大干一场。谁料忽然来这么一出,好似冷水浇头怀里抱着冰。
韩国一直是国内老牌影视公司华策国际化策略的重镇。早在2014年,华策就耗资3.23亿元人民币成为《太阳的后裔》的制作公司、韩国电影三大巨头之一的N.E.W的第二大股东。
今年3月,华策影视与韩国CJ E&M正式签订战略协议,对外宣布2016年双方在全网剧制作领域打造高成本高回报的精品大制作,并在三年内联合制作3到4部顶级全网剧项目,联手全力进军国际市场。
而搜狐视频也将重心放在了中韩自制剧上,岂料《评价女王》才接棒就面临“限制杀”。
今年3月,华谊兄弟入股以艺人经纪事务见长的SIM,收购推出过《来自星星的你》的HB娱乐公司,共斥资4亿多人民币。
而寰亚影视则是早早签下SM公司所有艺人在中国的所有代理活动,成为SM的独家代理人。
今年2月,阿里音乐宣布与韩国著名娱乐公司SM娱乐结成独家战略合作伙伴,阿里巴巴集团更投资1.9525亿元人民币,拿下SM娱乐4%的股份。
苏宁环球则分别以3100万美元和2900万美元投资韩国Redrover公司和FNC公司。
此前因为《太阳的后裔》大火,视频网站引进韩剧再次迎来一波小高潮。目前,优酷视频正在播出早期过审的韩剧《任意依恋》。原定8月和10月中韩同步上线《步步惊心:丽》和《师任堂》,尚存变数。这些动辄几十万美金单集,重金引进的韩剧无法播出,其损失可想而知。
日剧之今日,韩剧之明天?
如果“限韩令”像“限日令”一样执行的彻底又持久,大概日后金秀贤、宋仲基们也会成为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就像70后说起高仓健,80后说起日本动漫。90后、00后也会和新的年轻人说,“我们当年看的韩剧,可比你们看的这些个泰剧强得多啦。”(以现在的态势,硬糖君感觉歌舞印度剧打不赢狗血泰剧。)
如今是韩流当道了,但在80、90年代的中日蜜月期,日剧才是主流。
曾经,高仓健主演的《追捕》是中国“文革”结束后登陆大陆的第一部外国电影。它像窗口一样让当时的中国人了解日本,了解到现代社会,这位硬汉也成为一个时代的共同回忆。
当时有厂家翻版制造了高仓健在《追捕》里所穿的风衣,半个月就卖了十万件,比今天的“宋慧乔同款”更火。
其时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与日本缔结《中日友好条约》当口,思想的开放与经济的改革,开始了近20年的中日蜜月期。80年代播放的经典的日剧如《血疑》、《阿信》、《排球女将》都风靡一时。
到90年代,日剧依然有霸屏之势,打开电视就是《东京爱情故事》、《悠长假期》、《101次求婚》、《恐龙特急克塞号》、《庶务二课》……日本动画《圣斗士星矢》、《猫眼三姐妹》、《棒球英豪》、《灌篮高手》、《数码宝贝》等也培养出了中国第一代二次元er。
像硬糖君这种觉得面瘫都教授给我们颜艺雅人叔提鞋都不配的日剧党,就是在这一历史时期茁壮成长起来的。
然而,随着中日政治关系转冷,日本影视剧、动画绝迹于中国电视屏幕,这股“日本热”也随之成为布满尘土的过去。余下的日本文化爱好者退守a站这样的亚文化社区,很多视频网站甚至都没有日剧这一类别。
日剧迷虽然在精神上还自觉站在韩剧迷的鄙视链上层,但其实已经远远无法与日渐成为主流,每月都制造新“老公”的韩流相抗衡,如今甚至都快被泰剧超越。
眼下国内的观剧群体鄙视链,基本是英剧>美剧>日剧>韩剧>国产剧>泰剧。硬糖君大胆预测,狗血泰剧或成为“限韩令”的最大受益者。
不止是政策层面英美日韩都已受限,光说剧情内容,帅哥美女、名车豪宅、活体小言、天雷狗血的泰剧,显然也更符合我们现阶段的观剧需求。再说了,通常站在鄙视链最底端的,本来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当年安徽卫视不就是靠泰剧打出一片江山吗。
光是活着就不容易了,看个电视还搞什么深刻思考社会问题,实在太不人道了。而最近《匹诺曹》、《信号》等韩剧也有步上日剧思辨模式的苗头,被人民抛弃似也理所应当。未来影视公司是否会抢滩泰国市场呢,萨瓦迪卡。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近期热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