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微信小程序腾讯乘车码是什么?无现金社会的利弊

2018-04-18 15:46 来源:cnbeta.com

  “先乘车,后付费”,在今年4月的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腾讯副总裁郑浩剑向外界介绍了腾讯在智慧交通上的最新成果:微信用户可凭小程序中的二维码扫码乘坐公交和地铁,在乘车结束后再进行付费。

  蓝鲸TMT记者在该小程序上发现,这种刷手机二维码乘车的出行手段,目前已经在包括广州、武汉、西安、郑州等53座的城市开始使用,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及以下,但在北京深圳上海等部分一线城市还尚未试行。

  相较于腾讯在交通出行领域的新一轮动作,马化腾本人释放出的信号更加值得关注:他表示,未来希望能将腾讯乘车码做成一种’电子车票’,增加像邮票一样的社交性玩法。这或许解释了众人对于腾讯为什么不像阿里一样将这一付费功能整合到钱包产品中,而是单独放进了小程序内的困惑——腾讯想做的,或许并不是单一的争夺支付场景与份额,而是要让乘车付费融入自身的生态。

  在小程序、朋友圈和公众号要被一起打通的背景下,马化腾也许有了新的打算。

微信小程序腾讯乘车码是什么?无现金社会的利弊

  图片来自网络

  传统企业在前,支付宝市场份额在后,微信乘车码面临艰难挑战

  不得不说,无论腾讯的算盘打得再好,也不得不面临蚂蚁金服和市政交通一卡通公司的两层大山。

  微信和支付宝的“乘车支付大战”已经在各地燃起。

  据媒体报道,在4月初,西安有数千辆公交车陆续接入了支付宝,在活动期间内,用户使用支付宝乘车的首笔消费将不需要花费费用。腾讯方面同样在优惠上不落下风,4月初在郑州的用户在一周的活动期间内只要使用微信支付小程序,就有机会获得免费的微信车票,并且可以将免费车票赠送给微信好友使用。前者的活动时间更长,而后者则紧抓社交不放。“1分钱乘车”,“1折优惠”,两家平台的优惠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你追我赶。

  从产品技术的推出和落地时间来看,微信支付已经慢了阿里一步。蚂蚁金服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在2014年6月18日,就已经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推出了类似的“城市一卡通”功能,而双离线二维码技术也是支付宝方面第一次使用。二维码信息承载能力有限与信息交互上的短板,阿里或许比腾讯想的更快,并面向社会进行了商业化试水,这种在时间上提前的策略也进一步反映在了市场份额的变化上。

  根据4月1日易观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7年第4季度》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Q4支付宝和腾讯金融(财付通)市场份额一升一降,其中,支付宝市场份额占比从三季度的53.73%扩大0.53个百分点至四季度的54.26%;微信支付背后的腾讯金融则从上季度的39.35%环比回落1.2个百分点至38.15%。对于市场份额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易观方面归结于支付宝在新零售和大出行这两大领域在使用场景上的拓宽。


  而中金分析师姚泽宇则在接受《中国经济网》的采访时表示,移动支付已经进入了下半场,流量红利已经见底,未来比拼的是生态效应和支付带来的叠加价值。

  不过对于腾讯来说,如今在产业融合上同样存在机会,至今支付宝的乘车码依然没有覆盖全国。一位接近阿里的人士告诉记者,在互联网公司大举进军出行支付的同时,不能忽视传统公交出行企业在行业内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即便支付宝在与一卡通这样的公司达成了合作,也不能保证利益的每个细节不存在一点意见分歧。背后所涉及的仍是产业融合上的割裂

  “公交出行一直是个传统行业,刷卡、投币等运营了二三十年,有着比较固定的“玩法”、服务模式和利益格局。推进移动公交,不仅意味着技术方面的探索,还考验着互联网企业在产业协同方面的智慧。”在蚂蚁金服方面看来,当下的一大重点还是如何与一卡通这样的公司在技术变革中实现转型和升级。支付宝用与传统融合的方式涉足智能出行,而腾讯的小程序如何利用好自己的产品优势,还有待观察。

  从目前二者的涵盖范围来看,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市场并非完全落入谁家,虽然像上海的METRO大都会背后是采用的外部产品页面加支付宝的技术,但是终归未能将产品的流量导入到支付宝App内。从这点来看,微信倘若能打赢几座一线城市的“硬仗”,那么大量流量涌入微信生态前景将非常可观。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地铁提供的数据显示,在4月16日当天就有1008.96万人次的客运量,庞大的潜在市场,谁先入局或有决定了行业今后的走向。

  支付场景争夺背后,无现金社会和生态圈或是最终归宿

  在采访中,蚂蚁金服的另一个观点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对于离线二维码支付的前景,对方表示,理论上围绕用户身份的场景应用都可以参考,通过二维码的虚拟化,支付宝可以引入实名制和信用能力。而从腾讯乘车码的用户协议上,记者也注意到,在第四条“协议的中止和终止”中,财付通有权基于业务调整或风险管控的需要,对相关功能的权限做出改变,并且基于单方判断,认为用户有嫌疑会“不还车票钱”的可能性时,相应对服务功能做出限制。这让人不禁联想到,曾上线不久又下架的微信信用分是否又将悄悄出头。

  数位互联网金融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微信乘车码背后想要做个人征信还是有很多阻碍,技术主要是在支付上,但是在想法上产品打通完整的产业链还有很长的路。对此,网贷专栏作者肥皂观点与之类似,认为微信的乘车码更多还是体现在营销和大数据方面。

  “从销售角度讲。他们还是在扩大微信和支付宝的用户使用群体,一旦用了这个东西就得注册,实名及绑定银行卡,甚至,用户未来的出行轨迹等信息,企业要的是后续的这些东西。比如你一天坐了几次车,倒了多少次的车,这些如果能够规划出来的话都很了不得。包括共享单车这种,都能规划出人均出行的大数据,更不用说坐地铁公交扫码了。他获取了用户信息刻画出了用户画像、行为轨迹以后,以这些为基础做比较精准的产品营销就非常容易。”


  不过这样的产品也并非是与信用无关。在他看来,现在想把这一场景拉到个人征信的高度还是较为困难。除了公交地铁乘车金额太小,不太现实以外,整个征信领域目前还存在两大难点还未解决:第一是征信机构间的信息交互是否顺畅;第二是个人的征信是否会被纳入央行的征信系统。不过鉴于腾讯有自己的微众银行,他觉得未来的机会可能比支付宝更多。肥皂表示,腾讯做此事背后的目的,与其说是征信,用信用和生态来解释更为贴切。

  “目前腾讯和阿里都在打造自己的信用圈,个人征信只是其中一个最底层的维度,个人信用包含许多,消费习惯,消费物品的大小,信用卡还款的消费意愿等等。”而这个圈子里还涵盖着此前马云所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无现金社会。

  “从金融学来讲,这个无现金社会是在他们的生态圈里,而不是全社会的生态圈,如果说我脱离了这些企业的生态,不依赖他们的基础性技术,很可能就与社会割裂,这就很可怕了。想先做这一步,就要建立一个庞大的生态圈,比如扫码,将线下各种付费场景纳入到自己的流量体系中来。”

  他指出,现在央行的新“掌门”之前就提到过网络金融试水运营,网络支付还有货币需要安全认证。银联之后网联的出现说明国家的监管是到位和全面的。

  所以在他看来,无现金社会未来还是可以想象的,只不过当下的环境还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丹麦为例,从大环境来看,还需要具备生产力与生产水平高度繁荣和人口不多这两大要素。丹麦由于人口少,所以纸质货币的使用成本较高,而货币流通的职能催生了非纸质形态货币的可能。当然,无现金社会并不是完全取消现金,他认为,如果假设现在突然一下子取消纸质货币,时间长了就会发现,生活还是会不太方便,尤其在二三线城市,人们普遍信任纸质货币。

  “无现金社会最终收益者是老百姓。但这个是要和科技信用还有国家的强盛都沾边的。另外,阶段性及特殊消费场景,也是无现金体验的重要前提”,肥皂指出。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