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喝酒
每个人的状态就不一样了
有的人一杯酒下肚
就开始“上头”了
而有人的不管怎么喝
就是“千杯不醉”
图片来源网络
对此
坊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说法
“喝酒脸红越早,越能喝”
“脸红走肾,脸白走肝”
“酒量都是练出来的,越喝越能喝”
……
那么
以上种种说法都是真的吗?
快一起来看
“脸红走肾,脸白走肝”
是真的吗?
乙醇,俗称酒精,人体吸收乙醇的主要部位是小肠,次要部位是胃。
吸收进入血液后,大部分乙醇在肝脏进行代谢,只有极少部分乙醇可直接从肺部呼出,或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一般来说,酒精代谢是先走肝,再走肾,缺一不可。
脸红越早,酒量真的越好?
一喝酒就脸红,有人说这是代谢快,酒量好的表现。
其实,恰恰相反,这极大可能是乙醛脱氢酶活力不足,引起乙醛在体内蓄积,导致面部潮红、结膜充血、心跳加速、脉搏加快等血管扩张的表现。
那又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乙醛脱氢酶的活力呢?
答案:乙醛脱氢酶的基因类型。
大部分人的解酒基因都是活力正常的,但近20%的无活力型人群在饮酒后会引起乙醛堆积,即所谓的“红脸”反应,因此该基因也被称为“红脸基因”。
“红脸基因”在不同种族人群中分布差异较大,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的突变率相对高一些,而欧美人则很少发现这种突变基因。
此外,有相关研究表明,“红脸基因”与多种癌症,尤其是食道癌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以,脸红越早,其实是身体亮起的信号灯,应该少喝酒。
酒量能练出来吗?
其实,最关键因素还是基因。
那些一喝酒就“上头”、浑身不舒服的人,很大程度上会不由自主地减少或抵抗喝酒,所谓“基因决定行为”,这也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
其次,是身体耐受程度。
对于杂合型ALDH2基因的人,乙醛脱氢酶活性部分受损,相对来说饮酒量较难控制。
多喝酒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代偿机制,增强解酒酶活性,但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可能会引起酒精性脂肪肝,甚至酒精性肝硬化。
综上所述
喝酒一定要量力而为
适可而止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近期热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