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9岁男生被同学家长拖拽殴打怎么回事?事件起因始末真相

2020-10-22 14:59 来源:网络

  今年5月26日上午,宜宾某私立学校三年级一班女生小伊(化名)的母亲王某、外婆罗某琼将罗女士9岁的儿子小遥(化名)从三楼教室拖拽至一楼,并采用扇耳光、击打头部的伤害行为对小遥实施暴力,致其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并产生心理阴影。

  事发后,宜宾市公安局叙州区分局金沙江大道派出所介入处置,根据《治安处罚法》对王某、罗某琼各处以行政拘留十天并处五百元罚款的处罚。王某、罗某琼不服,提出行政复议后,宜宾市公安局裁决维持原处罚决定。

  但在执行拘留前,王某提交医院诊断报告证明自己怀孕,拘留未执行;罗某琼的行政拘留则已经执行完毕。

9岁男生被同学家长拖拽殴打怎么回事?事件起因始末真相

  男生遭女同学家长报复

  据被打学生小遥的家长罗女士介绍,为了让孩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以交每年四万元左右费用的代价,把儿子小遥送到了宜宾市某私立学校读书

  今年5月25日,罗女士在家长群看到儿子同班同学小伊的外婆说儿子打了小伊。“我当时以为肯定我儿子不对,就马上联系了小伊的妈妈王某表示道歉,并提议送小伊去医院检查。”

  罗女士提供的当日微信聊天截图显示,王某说:“我给饶老师打电话说了这个(小伊被撞)事情了,如果明天一早起来还是不舒服就先去医院,如果早上起来暂时没有什么,上午先观察一下。”

  罗女士回忆,第二天一早,她还在微信讯问王某,关心小伊的身体情况,但王某没有回答。当日上午,罗女士接到学校通知说小伊妈妈和外婆到了学校,在把小遥带往一楼办公室途中,小遥摔了一下,小伊外婆也扭伤了脚。

  她和老公马上赶到学校再次向王某及其母亲道歉,小遥也向小伊道了歉。由于孩子住校,罗女士处理完纠纷后离开学校,直到5月29号星期五小遥回家,才诉说他在学校被小伊妈妈和外婆强行拖下三楼,并遭到殴打。

  “当时还在上课,两个大人拖娃娃出教室,娃娃不走,他们硬拽,孩子倒地,他们继续拖。鞋子拖掉了,那个外婆捡起鞋子打娃娃头部。后来碰到一个外教老师,才制止了他们的打人行为并将小遥带走。”不仅家长王女士没说实话,连学校也故意隐瞒真相。

  罗女士说,此事给儿子带来很大的心理阴影,经常半夜惊醒哭喊。不得已中断学业后前往成都接受心理辅导,这学期重读三年级。“后来派出所说要拘留打人的两名家长,但实际上只拘留了外婆罗某琼,王某未被拘留,他们给出的理由是王某已经怀孕,不能拘留。”


9岁男生被同学家长拖拽殴打怎么回事?事件起因始末真相

  延伸阅读:家长如何引导让孩子学会与朋友相处?

  1.询问

  当孩子和同学闹矛盾之后,第一个反应可能就是不想上学,所以当他们出现这种反常表现的时候,家长第一时间想到的就应该是,孩子有可能是在学校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可以不直接问,而是旁敲侧击地让孩子说出不想上学的真正理由。

  在询问的过程中,家长不能因为他们产生了不去学校的想法,就批评孩子,如果他们平时很愿意去,突然转变态度,一定是有原因的,不问青红皂白地就把孩子说一通,对孩子倾诉是一种打击,更有可能让孩子把没说出口的话堵回去。

  当孩子说出自己是因为和同学闹矛盾而不愿意去学校之后,家长就可以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2.了解事情来龙去脉

  先让孩子把事情的原委说清楚,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明白,这是孩子单方面的叙述,难免会掺杂自己的主观态度,因此听的时候要留心,不要把孩子的叙述完全当成事情的全部。

  对于孩子来说友谊是他们为数不多的“人生”中很大的一部分了,孩子对于同伴的关心和态度对他们的影响很大。

  由于他们的心智并不成熟,对待人际交往往往没有界限,所以很容易出现问题,家长想要客观地引导孩子,就先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楚。

  孩子对友情是很看重的,往往会把结果想象得很严重,家长不要觉得他们的想法幼稚可笑,反而要对觉得他们这种重视友谊的阶段很珍贵,毕竟等到年纪渐长,受到了社会的磨练之后,人往往就不会像小时候一样看重友情了。

  正是因为此刻孩子的世界很小,他们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拿出百分百的真心去对待。

  如果孩子愿意和家长倾诉,那就说明他们对父母是十分信任的,所以一定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帮助孩子学会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3.关注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将话说出口的时候,就说明他们希望通过这件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重点其实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孩子对这件事的态度。

  因为孩子与朋友之间的矛盾其实很多时候并不复杂,也不会牵扯到利益纠纷,往往都是一些非常小的事情,却引发了“友谊危机”。孩子

  所以会产生巨大的心里矛盾,一方面是因为害怕失去朋友,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对方的做法让自己愤怒。


  孩子会难过就说明他很重视这段友谊,内心深处重视这个朋友,家长需要重视的是孩子的感受。

  4.找出问题突破口

  所以问题的突破口也就在于此,孩子是想要和对方继续做朋友的,但是现在的情况是他很生气或者很伤心,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挽回友情。如果真的对朋友失望,干脆就绝交了,不会纠结。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其实是很重视对方的,越生气就代表对方在自己的心里分量越重,其实闹矛盾之后,不光是他会难过会愤怒,对方同样心里也会不好受。不要让孩子只关注自己的情绪,想一想对方此刻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这样做是在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想要真正地解决问题,就不能只是自私地看到自己的痛苦,而不顾对方的想法。

  可能两个人闹矛盾之后会陷入冷战,想要破冰需要的是一些小智慧,孩子应该怎么做其实不需要家长多说,毕竟如何与对方相处孩子自己心里有数,家长要做的就是要告诉他们友情是有机会挽回的,需要的是孩子先主动尝试,试着给对方一个台阶下。

  5.引导孩子去想而不是指导他们如何去做

  孩子现在的交往情况和做父母的那一代有很多的不同,但本质都是不变的,人对社交有基本的需求,孩子在学校同样也需要志同道合的伙伴,才能够有学习的动力,让枯燥的学习生活变得有趣和有所期待。

  当孩子和同学闹矛盾的时候,父母有必要了解发生了什么事,可以帮他们出主意,但更多的是引导孩子去思考,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指挥孩子告诉他们如何去做

  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因为身边没有长期和同龄人相处的经验,所以在人际交往上难免会碰壁,这是很正常的。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耐心聆听并且引导孩子如何去做,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一说自己曾经遇到过的类似事情,是怎么做的,给孩子一些经验。

  对于孩子来说,融入群体,和同龄人玩耍,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都是他们人生中必须经历的过程,家长不需要过度地参与,只是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给予意见就够了。

  家长需要做的是给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去做,让孩子自己在与同伴相处中摸索到方法,累积经验,才能终身受用。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