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公共话题开展有效讨论_如何对公共话题开展有效讨论是非常多小伙伴都想了解的内容,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对公共话题开展有效讨论_如何对公共话题开展有效讨论相关信息,欢迎大家的分享收藏哟!
在当今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众多社交媒体在中国蓬勃兴起,每天都催生出大量公众议题的热议场所,其中许多话题具有广泛的社会关注。由众多背景各异的网民组成的大军——他们的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经历以及与所涉公共话题的利益关系各不相同,然而他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投身到这些讨论之中,其过程中甚至关乎个体的情感体验,包括喜悦、愤怒、悲伤和欢乐。每个参与到公共话题讨论的人,其发表观点背后多少都蕴含着想要影响讨论走向和结果的目的。有的人或许会认为,我只是想表达一下个人观点,并无意影响什么。然而,你为什么会选择发言并投入时间和精力?这背后其实潜藏着一种功利性的驱动力,至少你自己坚信,你的发声总比沉默更有价值。而这正是关键所在,认为声音的存在哪怕微小也有意义,就意味着试图产生影响,因为哪怕是微乎其微,也终究大于零。
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无论参与者是否明确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在参与公共话题讨论时,通常都有着影响相关事件进展或结果的意图,期望能够引导事情朝着他们心目中的“善”的方向发展。这里的“善”可能是个体的偏见或喜好,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善”应当指的是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整体利益以及良好法制秩序所定义的公正和正义。对于任何一个社会而言,网民在参与公共话题讨论时追求这一“正当的功利”意识是合理的。实际上,网民对于公共话题的有效参与程度及其影响,往往是衡量一个社会或国家网民素质乃至全民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观察过去一二十年来中国网民参与公共热点议题的讨论,我们发现既有较为有效的时期,也存在无效甚至是危害的情况。无效参与的主要原因及表现形式在于较为普遍存在的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和言论,进而导致类似的“二元对立”舆论氛围。这种“二元对立”化的言论和舆论有多重表现形式,其中最为显著的可能是网络民粹主义和网络精英主义。这两类思潮均基于固定的成见,面对问题时不去具体考量实际情况,不做深入分析,只是单纯地从极端角度进行情绪化的表达和宣泄。以法律生活领域为例,网络民粹主义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对权威的本能抵触,凡是个体向公权力机构提出利益诉求或权利主张,他们会无条件地予以支持,而不顾合法性与否;而网络精英主义则恰恰相反,他们逢个人权利受限或被压缩时,便会无条件地鼓掌称快,不管是否有法可依。这两种极端行为无疑将损害我们的社会整体利益和良好的法制秩序,不利于实现社会公正和正义。
那么,如何有效地参与公共话题讨论呢?首要涉及的是社会普遍的认知水平。我认为,至少成年人应该明白这样一个常识:在诸如黑白两色之间的任何事物两端,都存在着广阔的非黑非白、亦黑亦白的中间地带;“二元对立”的思维和言论是幼稚、不成熟的,甚至是对社会有害的行为模式。具备了这样的认知基础后,再讨论有效参与公共话题应遵循的原则就会显得更为明了:1. 公众议题的参与者应当自觉地秉持中庸之道和理性思考,努力规避“二元对立”的思维和言论。当然,事物本身确实存在两个极端,比如一米长的物体,其首厘米和最后一厘米构成了客观的两个极端点,合起来占据了整体的2%。如果某个事件确实处在极端状态,我们也不回避承认。关键在于,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该同时考虑其他占据总体98%可能性的各种情况。唯有如此,即便我们做出了看似极端的评价,那这样的言论也不能被视为真正的极端,因为它符合寻求真理的要求。2. 作为旁观者的“吃瓜群众”,在对待有效参与和无效参与的态度上应清晰明朗,或赞扬或批评,或是捧场或是抵制。3. 对于运营言论平台的主体,他们在广开言路的同时,应当容许在尽可能充分竞争的言论环境中确立社会公认的“正当功利”标准,但在明显偏离这一标准的情况下,他们也应该利用手中的资源适时进行调控,比如根据具体情况,有所鼓励或者有所抑制。
在我长期从事的法学研究领域,我一直提倡法权理论,旨在克服“二元对立”思维,为各种中庸、理性的选择提供坚实的学术依据。
上述就是关于如何对公共话题开展有效讨论_如何对公共话题开展有效讨论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攻略和资讯可以关注我们多特资讯频道,之后将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duote.com)。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近期热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