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如何有效预防和应对流感及人偏肺病毒感染?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给出了中医的建议。他指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决定了治疗和预防的重点应有所不同。
在北方地区,今年主要以风寒为主,夹杂燥邪,常见症状包括发热、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全身酸痛、口干咽干等。而在南方地区,则更多表现为风寒基础上化热、夹湿的症状,如发热、喉咙痛、全身困倦、口干口苦,部分患者还伴有胃肠道不适。
为了增强体质,抵御外邪,中医提供了多种方法。例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运动可以强身健体;针灸、艾灸、药膳、沐足、按摩等疗法也有助于提升人体正气。此外,还有一些简便易行的小妙招:
- 茶饮:如果平时容易出汗、感冒,可以用党参、紫苏叶、生姜煲水喝,疏风补气;如果容易疲倦乏力、胃口不好,又常咳嗽、打喷嚏,可用党参、黄芪、陈皮煮水或煲汤,健脾补气、固表;若经常感到口干咽燥、上火且疲劳,用西洋参、玉竹、陈皮煮水喝,既能滋阴又能补肺健脾。
- 泡脚:用艾叶、紫苏叶、生姜水泡脚,水温保持在40摄氏度左右,每次15至20分钟,有助于增强体质。
- 小贴士:如果没有条件进行上述活动,甚至可以用吹风机对着后颈部吹风,帮助驱散风邪,提高抵抗力。
对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后持续不愈的咳嗽,张忠德院长强调,首先要区分咳嗽的寒、热或燥属性:
- 寒咳:由风寒引起,特征为频繁咳嗽,声音沉重,伴有咽痒,咳出清稀或白色痰液,脸色发青,舌苔白。治疗方法以散寒止咳为主,可选用生姜、陈皮、橘红等食材,或市售疏风散寒、止咳的中成药。
- 热咳:因感受风热或风寒化热所致,表现为咳嗽频繁、喉咙干痛、咳黄痰,脸色偏红,舌红苔黄。治疗时需清热止咳,推荐使用菊花、胖大海、芦根煮水,也可选择市售清热化痰、止咳的中成药。
- 燥咳:由天气干燥引发,特点是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难以咳出,伴有声音嘶哑、口干咽干等症状。治疗原则是润肺止咳,常用百合、玉竹、罗汉果、雪梨、乌梅泡水,或服用润肺、润燥、止咳的中成药。
- 风咳:阵发性呛咳,遇风加重,无痰或少痰。可用紫苏、生姜泡水,或遵医嘱服用专门针对风咳的中成药。
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提醒公众,一些常见的流感防治观念并不科学:
- “扛一扛就能好”:这种观点并不正确。对于青壮年来说,如果体温持续不退并伴有咳嗽、咳黄痰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因为这可能是合并了细菌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 多吃维C能防住流感:虽然维生素C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但缺乏它并不会直接导致流感。研究表明,维C对预防流感并无明显效果。
- 板蓝根预防流感有奇效: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缓解症状,但没有证据表明它可以抑制病毒复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中心办公室主任徐保平指出,儿童患流感后的症状与成人有所不同。特别是消化道症状较为突出,有些孩子首发症状是恶心呕吐而非高热寒颤。新生儿和婴幼儿的症状可能不太典型,即使体温不高,若出现呼吸暂停、嗜睡、不吃奶等情况也应警惕。
根据最新版《儿童流感诊疗及预防指南》,目前我国批准用于儿童的抗流感药物主要有两类四种:
-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和帕拉米韦;
- RNA聚合酶抑制剂:玛巴洛沙韦(适用于5岁以上儿童)。
其中,奥司他韦适用于全年龄段儿童,包括早产儿。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尤其推荐给孕妇、6个月至5岁的儿童、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以及医务工作者。然而,流感病毒会不断变异,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每年都会更新推荐的流感疫苗毒株。
尽管流感疫苗通常能提供良好的保护力,但由于病毒变异的不确定性,有时会出现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不匹配的情况,从而影响其效果。此外,疫苗接种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期间仍有可能感染流感病毒。抗体水平在接种后1个月达到高峰,3个月后开始下降,6个月后高于接种前,1年后显著下降。
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今年流感阳性率虽有所上升,但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未发现新的毒株。甲型流感病毒传染性强且易变异,几乎每次大流行都由它引起。甲流病毒根据H和N抗原的不同分为多个亚型,H1N1和H3N2是最常见的两种。去年主要流行的H3N2亚型,而今年则以H1N1亚型为主导。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流感诊疗方案特别提醒以下五类高危人群要高度重视甲流,尽早检测并接受抗病毒治疗:
1. 年龄小于5岁的儿童(尤其是年龄小于2岁的儿童更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 年龄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3. 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抑制等疾病的患者;
4. 肥胖者(体重指数BMI大于30);
5. 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rjfawu@163.com)
近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