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阿里上市后,股价蒸蒸日上,轻松迈过100美元大关,一切貌似越来越美好,成为全球最大市值的互联网公司指日可待。但在上周爆发了假货危机,让阿里一下跌入低谷,阿里的假货问题终于要在聚光灯下经受各方的考验。
回顾一下这起事件的由来:1月23日,国家工商总局网监司发布《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其中关于淘宝网的51个样本抽查中,正品率只有37.25%。1月27日下午,淘宝网通过官方微博转发了“一个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心声”的公开信,该信措辞激烈矛头直指工商总局网监司司长刘红亮。当天晚上,工商总局对于网络热议的这一话题给出了正面回应,又在第二天,在官方网站上挂出《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随后阿里公关正式发文指明《白皮书》不具有适用性,同时要正式投诉工商总局网监司。工商总局立即回文指出阿里假货问题存在已久,内部早有处理意见,但为不影响阿里上市,故未公开发布。同天晚上,杭州余杭区工商局一位基层员工发出公开信,指出近几年为处理阿里假货问题本地工商局投入大量人力,其和同事受到无比巨大的工作压力,间接指出阿里对假货问题的处理存有姑息。1月30日国家工商总局局长会见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双方达成共识,将一同探索管理模式,促进网络经济健康有序发展。马云表示,阿里将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加大资金、技术等投入,加强原有专业打假团队,加强日常线上巡查和抽检,与执法部门共同联手,切实有效解决现实问题。
整个事件虽已平息,却也揭示出几个问题。首先是阿里有些膨胀了。网监司监测结果与消费者利益相关,假货又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发文叫板司长,如此强势、不容指责是阿里倡导的文化和价值观吗?近几年来阿里一直对质疑的声音都比较强硬。不久前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马云刚说完淘宝没有假货,现在被抽查62%非正品,从整个事件来看,阿里直接的反应是:淘宝有假货问题,是抽样有问题;淘宝对打击假货一直都是积极作为的,而不是纵容;淘宝的假货问题,本质是线下问题的线上反应,阿里不可能解决的;所以责任不在阿里淘宝。
此外,国家工商总局的行为也存在疑点。为什么不在阿里上市前发布假货问题处理意见?作为国家行政机构,是为阿里服务还是为消费者服务,这是个值得追问的问题。一次“不作为”,就导致全球股民因阿里股价下跌损失惨重,其中包括不少中国股民。而一般的企业如果有这么严重的假货问题早就被停业整顿了,执法是否存在双重标准?
阿里平台上的确存在假货问题,无论是从工商总局发布的监测结果还是众多消费者自己的购买体验,阿里无法否认这个事实,更无法回避的是,随着阿里发展越来越快,假货也越来越多。从第三方行业角度来看,“假货”的确拉升了平台整体交易量,也为阿里贡献了佣金和广告费,阿里某种程度上是假货的受益者。如要彻底解决假货问题,必需要有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介入,三管齐下:阿里要更改招商模式,严格审核;工商部门可以对假货商家加重处罚甚至入刑;消费者不仅有阿里和工商两个申诉通道,且有高额举报回报,才有可能遏制假货蔓延。
此次事件貌似结束了,阿里和工商总局谁的内伤更大?一个损股价和声誉,一个折损政府行政部门公信力。消费者赢了吗?至少现在看来也没有。我们对阿里的心态都是爱之深,责之切,假货问题、自大和傲慢、新业务上的布局和转型是阿里能否辉煌下一个十年的关键。多少公司最危险的时候就是其最风光的时候,阿里只有清醒的看待和认知自己,才能走的越来越好。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近期热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