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工业明胶流向8省 你吃的凉皮竟是这些工业明胶做的

2016-07-26 09:30 来源:北京晨报

  餐桌上的香肠、凉皮、皮冻,竟来自臭气熏天、苍蝇遍布的黑窝点;工业明胶、工业大粒盐化身“佐料”。辽宁营口警方近日破获系列有毒有害食品案件,查获6000多公斤有毒有害食品,端掉7个黑加工点。然而,7个黑加工点的背后,是价值近亿元的工业明胶流向全国8省数百个市县(区)镇。

  工业明胶成香肠“佐料”

  在营口市老边区一处不到300平方米的简陋院落中,窗户全部被塑料布封死,院内三口铝锅,工业明胶、亚硝酸盐、工业大粒盐装在白色塑料袋,堆在一侧。

  “满屋子绿豆蝇,臭味呛得我辣眼睛,连吐好几口酸水。”营口市公安局老边分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教导员钱瑞青告诉记者,他们经过侦查发现,每天凌晨,院内都会支起柴火烧制,铝锅内肉皮翻腾,臭气熏天,香肠、凉皮等半成品出炉后,被放入污渍遍布的麻袋或白色塑料盒中,待冷却成型重新包装后被销往市场。

  这样的黑加工点不止一个。一周之内,营口警方先后查获了7个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窝点,收缴非法添加剂工业明胶3600公斤,工业用亚硝酸钠1公斤,高强度建筑胶4公斤,毒香肠2135公斤,毒凉皮3562公斤,毒皮冻750公斤,抓获犯罪嫌疑人10人。

  查获的工业明胶只是冰山一角。公安机关调查发现,这些工业明胶大多来自吉林省通化市。2012年以来,当地的一个犯罪团伙以每吨1.5万元的价格购进数百吨工业明胶,换成食用明胶包装袋或无标志的白编织袋,加价销往黑龙江、吉林、辽宁等8个省数百个市县(区)镇。这些工业明胶大多被制成有毒有害食品,涉案总金额近亿元。

  监管部门哪儿去了?

  在国家卫计委公布的食品添加剂“黑名单”中,工业明胶榜上有名。其中的有毒重金属铬容易进入人体,蓄积后有致癌性。专家表示,工业明胶用肉眼很难分辨,铬等重金属一旦进入身体就容易沉淀在血液骨骼中,很难排出体外。

  “1公斤工业明胶能勾兑出约50公斤皮冻、凉皮,或900公斤香肠,且保质期可以延长2至3倍。”营口市公安局食药侦支队队长刘强告诉记者,用工业明胶冒充食用明胶注入食品中,成本会大幅度降低。

  2013年以来,仅营口地区涉案犯罪嫌疑人就购入了5吨工业明胶,其中1.4吨被制作成数十万公斤有毒有害食品,销售到市场,且从未被查获。记者在当地采访时有群众提出质疑,有毒有害食品“畅销”3年无人管,监管部门哪儿去了?

  “现在有毒的食品种类太多,相关检测难以覆盖。”营口食品药品监督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有毒有害食品大多在“黑窝点”炮制,比较分散,相对隐蔽不易被发现,监管存在一定难度;食药监部门没有搜查权,即使到了黑窝点门口,只要他们把门关上我们就没权进入,只能请求公安部门协查。“有的不法商贩看公安部门要来了,把锅一藏,违法违规材料顺着下水道冲走,就很难找到证据。”


  目前,营口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普查,加大相关监管力度。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有毒有害食品生产销售、“黑窝点”臭气熏天的背后,是工商、食药监等多个部门各司其职却都有缺位的结果。据了解,这些黑窝点普遍没有工商营业资质,制作过程中排污等不符合环保要求,违规添加的工业原料严重违反食品安全要求。然而,营业3年来制作销售数十万公斤有毒有害食品,并没有受到相关处罚,看似“多头治理”,最后却沦为“没头治理”。

  ■专家建议

  应加大刑罚成本

  办案民警告诉记者,与两三年前轰动全国的“毒胶囊”案相比,如今这些犯罪团伙作案手段更加隐蔽,间歇性、流动性强。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主要是因为违法成本和获取暴利之间不成正比,一般罚款了事,判刑也短。

  在德国一旦出现食品药品问题,肇事者有可能被罚得彻底破产;在韩国制造有毒食品药品者在10年内将被禁止营业……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所长张宝义等专家建议,应加大刑罚成本。

  ■新华时评

  监管必须前置

  从苏丹红到三聚氰氨,从吊白块到工业明胶,近年来工业原料流入食品加工领域被制成黑心食品的案件不断被查处。但遗憾的是这种事后的“灭火”力度有限,被查缴的黑心食品往往只是少数,更多的已经被销往各地,甚至已经端上了人们的餐桌。守卫“舌尖安全”监管必须前置。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前置监督必须标准先行,把篱笆扎得更高。相关部门应进一步细化食品生产、加工、制作等各环节安全标准,为企业划定红线。据新华社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