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互联网泡沫会再次破灭吗

2011-05-24 19:03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刚刚过去的两个星期,人人网的股民们也许都会比较郁闷。头顶“中国的facebook”光环,人人网赶在facebook之前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全球首家上市的社交网站,这让网民们对其充满期待。人人网上市首日股价最高上冲至24美元,市值一度超过新浪和搜狐。但此后,其股价便连连下挫,在上市第六天跌破14美元发行价,此后便在低位徘徊。

  破发的不只是人人网,比人人网晚一天上市的移动安全服务厂商网秦在上市当天也已破发,同样在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的还有交友婚恋网站世纪佳缘。由此,这轮基于中国概念的互联网上市潮,引发了人们对互联网泡沫的担忧。

互联网泡沫会再次破灭吗

泡沫之争

  泡沫之争

  对于当前互联网泡沫的问题,舆论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第一种以英国《经济学人》为代表,该刊5月12日刊登封面文章《警惕新一轮网络泡沫》暗示互联网泡沫终将破灭。作者指出,非理性的热情又出现在互联网世界,且“互联网产业全球化,意味着更多人可能会被诱惑到当前这股网络投资虚假繁荣形势中,使泡沫破裂时的痛苦更大”;第二种以《人民日报》为代表,该报5月17日刊登文章《中国互联网:莫让杂音绊住脚步》指出,“互联网行业就像啤酒,上边的泡沫只是新鲜的象征,真正的内涵在于啤酒本身。关键在于,要保持一个泡沫和啤酒的合适比例。”该文作者认为,虽然存在泡沫,但中国互联网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现在要考虑的只是“如何将潜力变成现实,走得更顺一些。”

  如何看待本轮互联网泡沫?在行业内也观点不一。4月底,搜狐CEO张朝阳公开警示中国概念股存在类似十年前那样的泡沫,只是华尔街对互联网的狂热对象换成了“中国概念”,但“一旦连续几个季度财报达不到预期,概念造成的假象就会破灭”。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近日在微博中称,在被一批外国分析师追问中国网络股泡沫问题时,他阐述的核心观点是:第一,中国网民尤其是无线网民数量及其在互联网上的投入都在增长,所以资本市场对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公司估值绝不高(也就是没有泡沫);第二,部分上市股票泡沫的出现是因为炒作和误解。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泡沫?这轮泡沫该不该与十年前那场泡沫相提并论呢?#p#副标题#e#

  千禧年梦魇

  “互联网泡沫2.0”,即第二代互联网泡沫,是相对第一代互联网泡沫而言。对一些创业者和投资者而言,10年前的第一代互联网泡沫破灭依然是一场梦魇,理想瞬间崩溃,财富一夜间蒸发。

  上个世纪90年代,互联网概念开始盛行,直至2000年前后,在计算机“千年虫”(“Y2K”)恐慌情绪下,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带动下,企业纷纷调高了对IT需求的期望,由此引发大批科技公司大肆扩张,互联网泡沫随之加速累积。

  1999年,互联网公司泡沫急剧膨胀。当时,大把大把的新创公司千方百计地让自己同网络扯上关系。不管企业的真正业务是什么,这些公司都想标榜自己与网络相关,有的在公司名字后面加上后缀“.com”,有的在公司名字前面加上前缀“i”或者“e”。这个在今天看来非常可笑的举动在当年却十分管用。在那段日子里,一个公司只要同网络沾上边,不管它是赚钱还是赔钱,不管公司的真实业务是什么,都会很容易获得风险投资,并被快速推上市,而且新股会被抢购一空,股价一路飙升。

  这些初创公司从风险投资公司融资后,通常的做法是:立即加大公司支出,大量扩张员工特别是销售人员,并不惜一切代价提高公司营收数字,在此基础上迅速申请上市再抛出股票套现。当年,对那些以上市圈钱为目的的所谓“.com”公司而言,用户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没有营收也可以“制造”营收。

  2000年前后的硅谷,在新创互联网公司从事业务开发、市场营销和销售工作的人随处可见。奇怪的是,从事此类工作的人无需太多技能,甚至没有传统销售人员那样的指标任务,只凭借着一点销售经验,多签订一些合同,便可轻轻松松拿到10万美元以上年薪,另有大量股票期权作为奖金。

  著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创始人迈克尔·阿灵顿(MichaelArrington)就曾亲历过那个疯狂的年代。曾在初创公司RealNames负责销售的他仍然记得,当时,似乎所有公司都在不择手段地进行交易,目的只有一个:提升营收业绩(却无需关注利润)。房地产信息服务商Homestore网站就曾因从事“三角交易”遭美国监察机构指控。该公司从第三方厂商购买产品,第三方厂家再从第四厂商购买此类产品,第四厂商会接着将其客户广告投放到Homestore网站。监察机构认为这种交易产生的营收不该计入财报,但Homestore却以此作假。

  这种“三角交易”在当时颇为盛行,阿灵顿表示,当年甚至连知名网络服务提供商美国在线公司(AOL)也对此类交易颇感兴趣。RealNames公司也多次实现这类交易。正是在此基础上,摩根士丹利建议该公司到纳斯达克上市,并认为该公司能达到10亿美元的估值,上市后还能很快上升到90亿美元。但RealNames在2000年IPO的梦想终究没能实现,因为纳斯达克在当年即全面崩盘。

  噩梦始于2000年春,当全球计算机安然度过新千年的坎儿,预期的IT需求也就不复存在。在3月的一个交易日,对思科、微软、戴尔等高科技股领头羊价值几十亿美元的卖单同时出现,高科技股猛然下跌,伴之而来的是互联网泡沫加速破灭。4月3日~4月4日,纳斯达克指数暴跌924点,以20%的跌幅创下纳市史上跌幅之最。接下来的一个多月,该指数从5084点狂泻到1300多点,此后三年,又连续下跌,直至跌到825.8的历史最低点。

  当年,美国有210家“.com”公司倒闭,千百亿美元资产灰飞烟灭。当时,新浪股价一度跌到1.06美元,搜狐跌到60美分,网易上市当天跌破发行价,就连思科的市场价值也从5792亿美元跌到1642亿美元,雅虎从937亿美元下跌到97亿美元,亚马逊从228亿美元下降到42亿美元。

  对于千禧年互联网行业的崩盘,业内人士认为,其根本问题在于,几乎整个华尔街分析人士都将营收作为对IT企业唯一的判断标准,很少有人去关心这些网络公司真实的用户数和页面浏览量等关键指标。更可怕的是,没什么人去考虑某家IT公司是否亏损,亏损有多严重,大家普遍认为股价与营收挂钩就足够了。

  本轮狂欢或将结束

  互联网行业在2003年左右终于慢慢缓过来。今天,经过近十年发展,这个行业已经真正成熟。在中国,网民数量增长和各种应用普及的速度更令人欣喜。

  201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互联网企业再次进入集体上市的狂欢时代。不仅如此,新创立的互联网公司融资似乎也变得更容易。但新一轮泡沫也由此而累积。

  “中国互联网公司只有两种,不是已经上市,就是走在上市的路上。”这句玩笑话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中国互联网当前的发展“盛况”。最新的上市消息是,凤凰新媒体5月12日在纽交所上市,IPO发行价为每股美国存托股份11美元。就在前一天,世纪佳缘也在纳斯达克上市,但当天就已跌破发行价。此前,继去年当当网、优酷网、麦考林等企业IPO后,赴美上市的还有奇虎360、网秦等。#p#副标题#e#

  在已上市企业的推动下,投资商对互联网行业依然热情不减,而他们的进入也让这个行业发生了明显变化。“赶集网,啥都有。”当红影星姚晨为赶集网做的这则广告可谓深入人心,这则热播广告花去赶集网4亿元巨资。实际上,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动辄以亿元砸入狂轰滥炸式的广告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一份内部资料显示,今年1月份的广告投放费用中,服装类网站凡客网达到1亿元以上,箱包类网站麦包包达到4570万元……

  做团购的满座网CEO冯晓海透露,资本的进入给团购行业带来的一个明显变化是,获得融资的团购网站都不再赢利,满座网在去年7月还有利润,但在引入KBCP的资本后,对方称,先不要考虑利润,首要的是做大规模。冯晓海透露,目前,广告费用已经占到满座网运营费用的30%。

  近两年,国际资本对中国互联网概念的狂热追求,与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不无关系。投资行业本身的不景气,更让他们感到中国互联网行业“风景独好”,明知有泡沫也毫不犹豫地一头扎进。但从目前看,“审美疲劳”已开始显现,世纪佳缘、网秦、人人网都已破发。在未上市的企业中,有的估值已经超过同类上市企业,有的未上市企业融资额也已超越同类上市企业。这不能不再次引起人们对互联网泡沫的担忧。

  换个视角看泡沫

  的确,如果站在资本的角度,从表象上看,这轮泡沫跟2000年的泡沫没有太大区别:先是风险投资对互联网企业狂热追捧,双方再不计一切代价将企业推上市,之后股价大跌。

  但应该看到,今天的互联网行业基本面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行业已经进入一个非常成熟的发展阶段,其标志是互联网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就像对空气和水的依赖一样,而且这种依赖在未来还将变得越来越强。

  不管有多少泡沫,今天的互联网行业已经具备坚实的用户基础和应用基础,在中国尤其如此。截至2010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人。在这个世界上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互联网普及率却只有34.3%,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互联网应用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不管如何造假,也不管稳定的盈利模式是否已经找到,目前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几乎无一例外都有较稳定的用户基础,这些公司的存在是基于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而不是像十年前一些“.com”公司那样完全不着边际。

  “关于互联网,如果我们简单以‘泡沫’二字总结了之,或者简单以盈不盈利来判断孰是孰非,或者简单以许可和不许可来管理,都是短视、浅薄的。”早在1995年就开始研究互联网的胡延平认为,互联网发展空间巨大,现在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与传统行业不同,互联网行业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泡沫如影随形,而泡沫对于互联网行业健康发展所起的作用也绝不仅是负面的。因为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这个行业就不会有那么大的魅力,能吸引风险投资商趋之若鹜,而如果没有资本参与到这个游戏中来,互联网行业不可能获得如此快速的发展。

  现在,水下冰山也开始显露,互联网“solomo”(社交、本地化、移动)的新趋势使风险资本又有了新目标。结合了手机和互联网特征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爆发在即,某知名风险投资公司顾问告诉《中国计算机报》记者,现在是投资移动互联网企业的绝好时机,但再过半年到一年投资就又晚了。他们不怕泡沫,怕的是错过赚钱的好机会。

  从目前看,龙头互联网企业股价依然稳定,并未出现像2000年那样的全面崩盘迹象,而局部泡沫破灭不但不会影响行业发展大局,对行业的健康发展反而是好事。而只有行业走上健康持续发展之路,稳定的投资回报才有根本的源泉。

  今天,看待关于互联网泡沫的这场争论,似乎更应放在评论人所处的不同背景下进行。不要忘了,在发出各自声音时,大家会站在自己的角度,从自身利益出发去表达观点。那对于新一轮互联网泡沫是否会破灭,什么时候破灭的问题,我们应该听谁的?听分析师的?还是听投资人的?恐怕都不行,因为没人能担保自己的分析完全客观。但如果你能换个视角来看这个问题,你想要的答案也许很快就会呈现在眼前。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从整体发展势头看,互联网行业目前依然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就像啤酒,挤掉泡沫,美味就会呈现。

  如果你是投资者,你所要做的就是,看准局部泡沫会出现在哪里,会在何时破灭,并尽量避免由此带来的风险。倘若被目前的所谓泡沫迷住双眼而停止行动,那无异于因噎废食,很可能错过更多更好的机会。

  如果你是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就要做好心理准备了,因为这轮上市风潮过后,局部泡沫将被挤出,投资商对“中国概念”会更谨慎,圈钱、上市之路也会更加难走。

  链接

  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形成

  互联网泡沫,即1995年~2001年间的投机泡沫,是在欧美及亚洲多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中,与科技及新兴互联网相关的企业股价急速上升的事件。

  这次泡沫形成的标志是:成立了一群大部分最终投资失败的、被称为“.com”的互联网公司。股价的飙升和买家炒作的结合,以及风险投资的广泛参与,创造了一个温床,使得这些企业摒弃了标准的商业模式,突破传统模式的底线,转而关注于如何增加市场份额。

  1994年,Mosaic浏览器及WorldWideWeb的出现,让互联网开始引起公众注意。1996年,对大部分美国上市公司而言,一个公开的网站已成为必需品。初期,人们只看见互联网具有免费出版及即时看到世界资讯等特性,但人们渐渐开始适应了网上双向通信,并开始进行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电子商务活动及全球性即时群组通信。这些概念吸引了不少年轻的人才,他们认为这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商业模式将会兴起,并期望成为首批以该模式赚钱的人。

  这种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人并对他们进行销售的技术,令传统商业信条(包括广告业、邮购销售、顾客关系管理等)改变。互联网成为一种新的最佳媒介,它可以即时把买家与卖家、宣传商与顾客以低成本联系起来。互联网带来了各种在数年前不可能的新商业模式,并引来风险基金的投资。

  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到达5132.52这一最高点时,互联网泡沫到达顶峰。在此期间,西方国家的股票市场看到了其市值在互联网板块及相关领域带动下快速增长。在泡沫形成初期,三类主要科技行业因此而得益,包括互联网网络基础建设(如:WorldCom)、互联网工具软件(如:Netscape)和门户网站(如:雅虎)。#p#副标题#e#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