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今年282位基金经理离职创新高 基金圈怎么了?

2021-11-22 09:39
来源:网络

随着基金业的大发展,基金经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今年剧烈波动的市场环境中,面对前所未有的业绩压力,282名基金经理离职,是历史同期的最高纪录。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9日,今年以来,来自149家基金公司的282名基金经理离职,2015年同期超过279名,为历年同期最高。

今年282位基金经理离职创新高 基金圈怎么了?

2015年,市场遭遇极端行情,同期有279位基金经理离职;2016年至2019年,同期离任的基金经理人数分别为137人、146人、159人、206人;2020年,基金经理变更异常频繁,同期有227位基金经理离职;而今年以来离任的基金经理数量同比增幅达到了23.35%。

今年以来,市场风格来回切换,板块轮动加剧,基金经理投资难度增加,一些曾被“封神”的基金经理压力非常大。尤其是临近年末大考,久经沙场的老将们感受也各不相同。

北京某明星基金经理承认,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抗压能力是基本的专业素质,每年都会经历压力期,他已经习惯了这种压力。在投资中,每天做该做的事情,业绩和排名只是结果。希望投资者不要过于关注短期的业绩波动。基金经理无法控制短期市场调整,或者应该更加关注长期表现。

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投资研究总监表示,基金经理在对压力会有不同的反应。今年以来,消费基金经理落后很多,很难赶上,很多已经平躺;一些重仓消费的基金经理,这两年业绩比较好,一年业绩不好不应该影响他的行业地位;年底需要冲排名的主要是那些重仓新能源的基金经理,他们需要通过排名来个人知名度。

上海某医药类基金经理表示,业绩不好就得自己扛。有压力的话,可能会和基金经理朋友聊天,互相取暖。有的公司看3年5年的表现,基金经理压力不大。

朱雀基金认为,市场短期内是投票机,最活跃、最悲观的参与者决定了股价波动的上下限。但是从长远来看,市场是称重机,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支撑企业市值扩张的主要因素。着眼于长期基金经理短期内可能会失败,因为他们更注重企业的基本面。因此,基金经理不可能一帆风顺,没有常胜将军,只有长胜将军。

创造良性投资环境是关键。

基金经理除了业绩压力外,还会面临很多压力:比如配合销售路演或直播的压力,净值回撤的沟通压力,网络暴力的压力。

上述基金公司投资研究总监承认,一般规模在50亿以内的基金经理不会有太大压力,当规模超过100亿时,就会出现规模压力。去年公募行业爆炸式增长,产品规模迅速达到200-300亿,而一些基金经理没有管理这么大规模的能力。还有线下渠道,互联网,机构客户经常路演,业绩差,肯定会有压力。因此,我们一般更愿意与机构投资者交流,而不是在互联网上交流。一旦表现不佳,经常会看到具有人身攻击意义的评论。在银行渠道方面,业绩不好可能会面临机构客户大量赎回的压力。

深圳某人系基金公司表示,除了业绩,压力主要来自销售端。维持业绩和客户信任比较困难,对互联网客户好,可以有很多陪伴和安抚的方法;对于传统渠道的客户维护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基金公司人才激励开启组合拳

中国基金报记者方丽。

资产管理行业的核心是人才,优秀的基金经理是这个市场的稀缺资产。今年基金经理变更的出现,凸显了行业对人才的渴望。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基金公司拿出股权激励、市场化薪酬、良好机制、公平公司氛围等激励的组合拳,积极探索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多维度激励人才。

探索适合自己文化的机制。

目前,基金行业的人才竞争非常激烈,基金公司必须有良好的激励机制来留住和吸引人才。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为了留住业绩良好的基金经理,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非常重要,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股权结构,这决定了基金公司的稳定性。从统计数据来看,行业内采用股权激励的基金公司核心人员的稳定性要好得多。甚至有些个人是基金公司,核心人员全部持股,基金经理几乎没有离职。

不仅如此,通过优化考核建立长期激励机制也是留住人才的有效手段。例如,一些基金公司采用中长期考核,而另一些基金公司采用轻排名、重收入的考核方法,都起到了留住和吸引人才的作用。

大中型基金公司更有实力打造强大、公平、透明的投资研究平台,吸引基金经理。

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投资研究总监表示,中小型基金公司依靠收入和良好的晋升渠道来留住人才。基金经理的工资必须有保障,不仅要考虑工作年限,还要考虑个人的投资和研究能力,以确保人才不会流失。同时,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好的上升渠道,大平台收入高,但机会可能不多,中小型基金公司恰恰相反,谁有能力晋升,对一些人才也有吸引力。

德邦基金认为,资产管理行业的竞争是平台、系统、机制和人才的全面竞争。对我们来说,一方面加强体系建设,坚持培养年轻人才的方向;另一方面,建立公平、清晰、有效的激励机制、材料选择机制、考核机制,为人才提供展示人才、实现理想的平台;此外,积极引进和认可我们价值观的合作伙伴也非常重要。我们正在逐步修订符合当前形势和市场竞争力的激励制度。

用长期主义来约束。

近两年来,市场上涌现出一大批顶流基金经理。然而,在盛况下,也出现了一些基金经理布局黄金赛道和风格漂移的现象。显然,在激励人才的同时,有效约束基金经理的行为在这个人才变动的时代也非常重要。

对此,行业给出的处方是长期主义、价值主义和良好的投资者教育

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投资研究总监承认,基金经理应按照基金合同进行投资。一些轨道型基金产品的风格非常极端,如医药基金、消费基金、新能源基金、半导体基金等,而钢铁、煤炭于行业估值的提升。只要按照合同规定投资,提高业绩,核心是引导大家长期投资。

德邦基金表示,作为基金公司,应从考核维度降低短期考核比例,避免基金经理投资短视,追求出路;理性看待市场热点,不过度营销包装;加强投资者陪伴和教育,引导投资者理性认识基金投资,合理构建资产配置方案。

朱雀基金相关人士表示,创造良性健康的投资环境需要基金公司、销售渠道和投资者的共同努力。在基金公司方面,首先要确保投资研究能力领先于规模,更加注重净值的提升而不是规模的扩张,努力控制回撤幅度,提供良好的持有体验。二是做好销售适宜性管理,将产品与相应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相匹配。在宣传产品的过程中,客观陈述,描述清楚,做好风险披露,避免误导投资者。当然,风格漂移也是个问题。风格不稳定,配置毫无意义。

在销售渠道方面,要注意保持规模而不是首次销售,避免‘赎旧买新’,引导长期投资。朱雀基金表示,投资者需要树立理性投资的理念,以长期资金进行股权投资,以平常心面对净值波动,避免追涨杀跌。

基宇研究表示,首先要加强投资者教育。普通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需要明确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产品。其次,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当市场情绪高涨时,应减少或控制基金发行规模。当市场情绪高涨时,发行产品相对容易,但仍难以获得良好的回报,两者之间存在自然矛盾。管理者应适当增加绩效考核周期,鼓励基金经理从长远角度做出投资决策,而不是盲目追求短期绩效和规模。最后,基金经理需要客观看待自己过去的表现,始终对市场保持敬畏,对持有人负责。同时要放松心态,避免过度焦虑。

监管限制新规模,鼓励投资业务,鼓励发行持有期产品。个人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建议角度规范行业,加强投资者教育,倡导合理投资,设定合理的收益预期。

理性的偶像化基金圈没有永远的神

张燕北,中国基金报记者。

基金圈明星风潮去年兴起。今年,偏中小型风格的极端分化市场不断演绎,使得大象舞蹈异常困难。很多负责数百亿资金的基金经理,因为业绩不佳,面临着规模缩水、基民声讨的困境,在相对排名考核的压力下努力寻找出路。

在投资上没有永远的神,明星基金经理集体哑火给了去年还在喊YYds的追星者一记重拳。造星这种短期内能很大程度上促进基金销售的操作,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并不能给行业带来好处。业内人士呼吁基金圈的造星要更加克制和谨慎,基民的偶像化要理性。

基金圈造星文化隐藏风险。

基金赚钱效应爆发,去年新基金发行井喷,资金进一步集中在头明星基金经理身上。但是,对于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来说,的模式,对于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要戴王冠,必承其重。对于基金经理来说,管理规模的快速扩张导致了不可解决的风格困境。丰厚的产品回报带来了声誉,基金经理被追捧为神。但在今年的结构性市场下,去年以集团核心资产净值飙升的基金大多遭遇大幅回撤,很多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未能幸免。

对此,一位个人公募品牌部人士表示,在基层民众的指导下投资,遭到渠道经理的叫嚣,受到公司内部的质疑。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今年带来的压力更大。

实际上,这种打造明星的模式并没有得到基金经理的认可。

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投资研究总监坦言,造星文化对基金行业不利。基金经理靠业绩说话。个人希望宣传的时候能低调一点。不要标新立异。正常宣传就好。如今许多基金公司一发新产品就要拍三四分钟的宣传片,商圈地铁站都是宣传广告,行业‘内卷’很厉害。还有很多明星基金经理粉丝群,行业开始娱乐化。身为基金经理,我们要做的是长期的投资者教育,而不是鼓励投资者盲目追星,盲目投资。

另一位中型公募基金经理也直言不讳地表示,如果加上‘明星’,就意味着更多的人关注它,这已经成为一种负担。投资是一项需要消除噪音,遵循自己内心的苦差事。它没有强烈的流量属性,也不能被流量及其规模效应所困扰。

朱雀基金表示,封神意味着绝对正确,永远正确,不切实际地提高了基民的期望。回撤后,基民的心理落差会很大,由此产生的恶意评论和赎回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基金经理带来心理和投资上的困扰。即使是最好的基金经理,也很难每年跑赢平均。统计显示,从2011年到2015年,累计收入排名前10%的主动权益基金,在未来五年中,没有一只能每年排名前1/2的同类产品。

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建设明星基金经理也隐藏着风险。一方面,基金公司打造明星主要是为了支持销售规模,也是为了打造公司的品牌。业绩连续性得不到保证,流量红利吃完后,也可能面临巨大的业绩和赎回压力。

另一方面,明星基金经理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司的整体品牌。如果把一个基金公司管理的资金看成一个整体,明星基金经理对资金的虹吸效应是非常突出的。不难发现,许多中小企业的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占公司总规模的很大比例。一旦基金经理跳槽,公司的规模和声誉可能会受到很大影响。

世界上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不提倡明星文化。集团主席拉里芬克曾说:自贝莱德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在努力避免明星基金经理文化在公司扎根。

朱雀基金表示,世界上许多大型机构,如贝莱德,如有90年历史的CapitalGroup,都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他们实行委员会管理和多元化咨询制度,将决策权分散到团队中的个人,使他们专注于自己擅长的投资领域,并对他们的投资结果负责。依靠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合作,最终实现可持续的长期回报。晨星曾经发表过一个报告秤,多元化的顾问制度是资本集团长青的关键。从选择基金经理到选择基金公司的组织和文化,明星基金经理可能会流失,但组织和文化可以长期保持稳定。

基于以上考虑,朱雀基金倡导七子剑阵理念,鼓励产业链集团有机融合,协同作战,让研究人员沉下心来锻造核心能力,资深研究人员在配套激励机制上待遇不低于甚至超过基金经理。

北京一位优秀的基金经理承认,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可以促进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赚钱,这是好的。假如光环对某些人来说是负面压力,可能会适得其反。这个方向不错,但是要适度把握。每一家公司的每一位基金经理都要在大环境下把握这一度。

盲目偶像化是不可取的。

有人造星就有人偶像化,个人投资者不仅是造星活动的参与者,也是主流偶像化人群。盲目偶像化并不能带来躺赢的结果,反而会让人更加迷茫。

很多年轻的基民买基金就像偶像化一样。其中一个表现就是追逐明星基金,比如风格鲜明,专一轨道的主题产品,包括白酒、新能源等板块的基金;星基金经理。粉丝把饭圈文化带入基金圈,为基金经理开设粉丝支持站和微博超话。这类基民将基金经理视为爱豆;表现之三,爱追大V。许多年轻的基民缺乏独立的判断,投资多是跟风一些大V或网红主播。

这种偶像化投资省时省力,但不利于找到与自身风险收益能力相匹配的产品,也不利于获得良好的投资收益。

第三方销售平台负责人透露,其司客服部近期提供的报告显示,很多投资者购买偏股基金后,投资耐心和考察期只有一个月,如果一个月没有突出表现,就会赎回。

前一阶段的高基金投资回报和对基金投资的非理性认识使许多投资者非常浮躁。事实上,投资权益,长期持有才能真正享受到高增长的好处。上述负责人表示,盲目偶像化的结果只是让他们频繁进出,赚的钱大部分都花在手续费上。

德邦基金认为,明星的诞生往往是市场运作的自然结果,每个市场阶段自然都会形成一批明星基金经理。他们及时把握市场趋势和变化,挖掘出高质量的投资目标,以业绩证明自己的投资和研究能力。

明星基金经理本身不会损害公司的发展和基本人的利益,但如果过于依赖和营销明星,可能会损害公司的均衡发展,导致基本人过度追求明星。对于公司来说,搭建培养明星的平台更为关键。对于投资者来说,合理选择资产配置,理性看待明星更为合理。


举报
关注公众号“多特资源号”
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侵删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