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很多人替咬人老虎叫好?
7月23日15时许,延庆区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发生一起老虎伤人事件,致1死1伤。延庆区宣传部通报称,动物园已停业整顿。另据了解,伤者下车前被提醒不要下车。昨日曝光的监控视频显示,女子在园区内下车后遭扑咬。伤者家属透露,该事件中的死者为伤者的母亲,目前伤者仍在治疗当中。
老虎咬人视频
老虎伤人引发关注并不奇怪,但是这次关注的点有点不同,很多人都在新闻评论里替老虎和动物园说话,除了有辩护的,还有骂被害人是活该、智障,甚至有人说“咬得好”!
老虎吃人,作为一个同类在感情上是不应该倾向老虎的。显然这些网友恐怕也跟被害人没有什么私人恩怨,而老虎又不是像猫狗那样的宠物,为什么会有人替老虎叫好呢?这其实反映了许多人对于规则破坏者的否定。
根据新闻报道,女子下车的行为,是导致了惨剧发生的直接原因。这使得女子不光是一个受害者,更是一个规则破坏者。通常来说,规则破坏者会让自己获益,然而却损害了别人的利益,因此当规则破坏者受到了某种伤害,很多人就把这种伤害当作对其破坏规则行为的惩罚。
类似的情况其实屡见不鲜,小偷在逃跑途中被撞、偷电线的被高压电电死、乱穿马路的被车撞。网上通常冠以“no zuo no die”的定语,以表达对这种“惩罚”的大快人心。
而在文艺作品里,诸如得绝症、丧子、被车撞、被警察抓甚至被雷劈都当作一种对这样规则破坏者的“报应”。
如果从“错误被惩罚”这个逻辑,似乎这样做没什么错误,甚至让有些人觉得这样的“叫好”也不无道理。但现实生活的逻辑从来不是如此简单,“替老虎叫好”从结果看并不合理。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社会规则是根据公共利益和大众习惯制定的,对于各种不当行为有所惩罚并无不妥;但是对于不当行为的惩罚,通常也要根据其行为来实施,如果过度就是非理性的,不合适的。比如一个人插队,制止其行为,对其行为在现场范围内进行谴责并没有问题,但是如果破口大骂,甚至动手打人,那么骂人、打人者自己也成了社会规则破坏者,最终如果打伤人、造成损失,一样是要赔偿受罚的。
那么从这名女子的行为看,其擅自下车的做法当然是错误的,动物园因此免除民事、行政责任也很合理,对其进行批评甚至处罚也不过分;但该女子自己已经付出了重伤的代价;更何况,其母亲下车是为了救她,行为具备一定的合理性;那么对女子被咬伤、其母被咬死如果仍然被骂成“智障”、“活该”就未免过分了。
此类过分的“舆论惩罚”其实也并非首例,每次互联网上有个什么事情,总有人从道德角度来进行批判,而言辞往往从正常的评论迅速发展到“死全家”、“问候你老妈”、“咒你们家孩子”。其实冷静想一下,即便对方有什么错误,该不该被剥夺生命也是有法律程序的,更何况他全家也没招你,他老妈也不曾惹你,他家孩子更是无辜。
更有甚者,这种过度谴责有时候是基于想象而来,医生被砍就有人质疑“医德问题”,警察受伤就被怀疑“执法无能”,这些谴责者并不是真的知道什么情况,有的只是他们的猜测和对概念化群体的想象。
而反观此类过度谴责的人中,当然不乏是因为对其破坏规则行为的义愤者,但是有些人从他日常发布的污言秽语看,与其说是规则守护者,不如说是愤怒宣泄的键盘侠,尽管愤怒的来源各有不同,但宣泄愤怒时带出的脏话、诅咒背后其实是对规则的另一种破坏。
这种破坏,早已超越了社会规则维护所必须的“惩罚”,而变成了一场众人的“私刑”,一种毫无必要的“批判”,一次正确感爆棚的“狂欢”。然而他们都忘记了这种过度“惩罚”的损害。
仍以老虎伤人事件为例,对于女子的冷嘲热讽,首当其冲的是其家人,在失去了一位亲人、一位亲人重伤的情况下,如果看到这样的冷嘲热讽无疑是二次伤害;而反过来对于这些人自己来说,当他们从正常的批评变成了谴责甚至诅咒,甚至毫无法律依据地叫嚣处死对方,那么被污染的也包括自己的心灵;而至于社会规则本身,在否定了“不听劝告随意下车”后却收获了一大堆诅咒和辱骂,使得社会规则被贴上一块补丁的同时在其他方面被挖了更大的口子,这难道很合算么?
逝者已矣,伤者待愈,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所有的社会规则都需要维护,所有的生命也都值得珍惜。这其实并不矛盾,只不过在于你懂不懂得把握理性的“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