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海外留学后归国就业人才,
曾是高端人才的代名词。
10多年前在人才市场,
而今,这一现状已发生剧变
▼
留学生也跟国内大学应届毕业生一样,
要参加企业招聘会,挤人才市场,
现在海归研究生还不如985高校本科生!
“21世纪经济报道”曾经做过一份关于留学归来薪资状况的调查,调查显示,留过学的被调查者中,30%月薪在6000元及以下,6000-8000元之间的,有23%。也就说,超过5成,留学归来的第一份工资月薪低于8000元。
有件事不得不承认——
海归贬值了
与这份尴尬的薪水相对应的,
到国外留学,学费加上生活费,
一年花费二三十万元人民币,基本是起步价,
而且费用一年比一年高。
一边是出国留学的巨大开销,
一边是留学回国之后的尴尬处境,
不惜掏出全部家底让孩子出国留学,
都快记者 严嘉俊 摄
以下是一位杭州普通家庭女孩的海归经历
▼
重高毕业后去澳洲留学
为凑学费家里卖掉唯一一套住房
6年后回国
用人单位最低只开出2000元底薪
今年杭州的夏天,特别热,也特别长。
下午1点半,顶着烈日,26岁的小林出发拜访客户。这一次,她需要把产品一一给客户过目,并且劝说对方购买。高温把她的脸烘得通红,一身藕粉色连衣裙下,显得有些狼狈。小林自嘲道:“搬砖的一天开始了!”所谓“搬砖”,是网络上对比较辛苦工作的一种玩笑的说法。
6年前,小林不会想到自己会“搬砖”。
那一年,家里人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一家子欢乐地决定——高中毕业后送她出国留学。从那天起,小林脑海里,自己的未来应该是脚踩高跟鞋雷厉风行的女强人,或者是高档写字楼里拿着高薪备受追捧的业务骨干。小林的家人,也曾经这么以为。
盲目选择金融专业
小林的父母都是生意人,由于生意难做,家境不算富裕。高三以前,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和“留学生”扯上关系。那时候她身边选择留学的有两种人:第一种是学霸,去国外深造,追求更广阔的发展平台;第二种是家境比较好的同学,父母不甘心让他们考一个国内普通大学,孩子的“留学生”身份会让焦虑的家长们得到一种安慰。
当时,小林在杭州一所重点高中读书,成绩中等。父母的想法是,与其让她考一个普通的国内大学,还不如跟着留学大潮去国外闯一闯。对于学得焦头烂额的小林来说,这也不失为一个避开高考的好机会。
高三下学期,当班里同学为高考奋战时,小林离开学校进入了语言培训机构。没过多久她就发现,出国并不比高考轻松,第一次雅思考试就给了她一个下马威——只有5分。英语是她的弱项,语言课上得比较吃力。
小林回忆:“5分虽然不高,但也达到了出国签证的分数,只是还要在国外继续读语言。澳洲的语言课需要一级一级考上去,达到标准了再申请本科学校,那样的话在国外‘战线’就太长了。出于经济因素的考虑,我决定在国内继续考雅思。”
小林捋了捋耳边的头发,笑着说:“以前我头发很多的,扎起来一大把,现在这一点点发量,主要是因为考雅思的时候掉了不少头发。”最终,掉的头发没浪费,第二次考雅思,换来了6.5分。
当时,小林和父母有一个共识:国家发展迅速,对金融方面人才需求一定会比较高。那几年,金融、经济专业突然成了高频词汇,走到哪都能听到。留学顾问不断夸赞这个专业的前景:形势一片大好;小林高中班里也有不少同学在国内大学里选择了这一类专业。
“金融那几年特别热,听起来就像能找到一个好工作的专业。此外,我当时对这个专业并不是很了解。”
最终,小林赶上了金融专业的热潮,成功申请了澳洲莫纳什大学。
父母做了一个大胆决定
卖掉家里唯一的房子
去澳洲读书,要求银行卡上要有60万存款,并且这笔钱要被冻结半年,再加上每年30万的开销,在当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为了凑出小林留学的钱,小林的父母做了一个很大胆的决定:卖掉家里唯一的房子!
那段时间,和亲戚们吃饭聊天,大家对卖房子的意见不一。大姨一家觉得,原本亲戚都住在附近,相互有个照应,而且卖房、买房都是大事,太折腾;舅舅和其他大部分亲戚则支持小林父母的决定,卖房能迅速变现,减轻供小林读书的压力,再买一套房,说不定也是不错的投资。
小林说,可能家里大多是生意人的关系,在钱方面特别有魄力,换作许多家庭,卖房凑钱读书实在太疯狂了。
小林的父母很快把老房子卖掉,150多万元的卖房款里,120万元留给小林做留学基金,剩下的30多万元加上家里原来的积蓄用作首付,买了一套180多万的新房。
“父母很少和我聊钱的事情,我也没有问过他们当时卖掉房子经历了怎样的纠结,但家里的老房子被卖掉,我心里五味杂陈,默默地告诉自己,不要辜负他们的这份辛苦。”回忆起家里卖房供自己读书的这件事,至今小林的心情都是复杂的。一方面,心疼年迈的父母又要扛起房贷的压力,一方面,看着杭州不断上涨的房价庆幸,还好又买了一套新房,或许没有亏。小林查看售房网站,自家现在的房子估价已经400万以上了。
一个失误多读2年研究生
意味着多花60万
小林原计划在澳洲待3-4年,读预科和本科,之后就回国工作。
她想象中的留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就像留学机构自制的手册配图里描绘的那样——美丽的校园,温馨的住宿,大气的图书室,还有隔三差五的旅行、派对……事实上,背井离乡的生活是孤独的。
小林刚开始住在澳洲当地人家里,三餐由房屋主人提供,但是语言隔阂,共同话题并不多。顺利过渡了几个月,她便和新朋友们合租了一套别墅。“合租一套别墅要比单独租公寓便宜多了。”小林说。
进入本科学校后,小林发现,自己所在的专业中国人相对比较多,大约占了十分之一。她大一时最好的朋友,就来自温州。
“后来,眼看着要毕业了,发生了一件事,让我不得不继续读研究生,多待了两年。”小林说道。
原来,即将进入大三那年,小林被学校劝退了。她感叹:实在太冤了!
那一学期,她有一门挂科了,左等右等都没等来补考通知,后来直接就收到一张劝退通知单。等她找到学校才知道,原本挂一门课不算很严重的事情,但是学校寄了一份通知,请挂科的同学参加听证会,陈述自己挂科的原因。阴错阳差,室友把这份通知放在了不起眼的一角,导致她错失了参加听证会的机会。学校认为,小林态度有问题,想要劝退她。
得知要被劝退后,小林傻眼了,她第一时间在心里算了本账:每年学费约18万元,房租约6万元,生活费约6万元,每年花费30万元人民币,父母已经砸下近百万,如果被劝退,意味着前面的钱都白费了。“出国之后,好像我对钱的概念变强了,时时刻刻在算一笔留学账。”
经过多方打听,小林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只要转学去了金融专业稍微差一点的大学,还是能拿到毕业证。“那是唯一止损的办法,转同专业能保留之前的学分。我和爸妈商量,既然转去稍差的学校,为了让留学的含金量更高,只有再读2年研究生了。”
小林在澳洲参加的研究生毕业典礼 受访者供图
小林说,人的能力都是在绝境里逼出来的,当时的自己连哭的时间都没有,只能绞尽脑汁地寻找办法。父母把我送出国已经是他们最大的能力,在国外的一切只能靠自己。
“一回国,我就想工作,等不及了!我在澳洲过了6年,花了6年爸妈的钱,而以前的同学们已经工作了两三年了,我怕追不上他们的脚步。”小林坦言,2016年底回国,刚开始找工作的焦虑感无时无刻不在。
小林和国内的朋友们聊天,她发现自己刚从象牙塔里出来,朋友们却已经成了行业里经验老到的白领了。小林长得漂亮,高中时期一直是班里的人际交往核心。这一次回来,几个老朋友话题总是无意间聊到工作,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小林有点融不进话题。小林默默催自己:投简历,赶紧!
小林投了六份简历,每一次面试都是一次“碾轧”。
有一场面试,对方不客气地说:“我们收到的简历里有留学背景的很多,除此之外,你有什么优势?”
另一场,面试官皱着眉头:“你26岁还没有过任何工作经验吗?”
还有一场,对方宣布:“我们的底薪不高,2000块钱,其余靠业绩提成。”
……
无工作经验,2000块底薪,再对比周围留在国内的同学们,小林也忍不住问自己:这些年国外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小林参加过某银行举办的硕士专场招聘会,地点在杭州知名重点大学的校园里。偌大的候场室里,一群西装革履的面试者熟络地相互交谈。小林听到,他们都是这所大学的研究生,相互认识,抱团作战。
小林说,相比于自己这个澳洲归来的杭州本地人,这些在杭州求学的人,更像是主场作战。进入面试环节,小林礼貌地进入房间,等待对方翻看简历。“房间里很大很安静,面试官隔我大概一米远,我仍然能听见他唰唰翻简历的声音,就像对我几年留学生活的一次‘检阅’。”
了解了小林的学习背景之后,对方说:“我问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你能运用哪些人脉资源在你这份工作中?”小林的信心一下子被浇灭。她说:“人脉?留学生刚回国最缺的恐怕就是人脉了。”
留学的背景优势已经很小
小林和杭州一位大型企业里的前辈聊天,这位前辈告诉她:“现在的留学生就像以前的研究生,或者是再之前的大学生,一抓一大把。以我们公司来说,留学生背景的优势其实很小。除了英语优势外,其他就没有了。但是,英语好这一点,985、211的大学生同样能做到。”
前辈的实话,又是一次碾轧。小林说,的确,竞争力永远属于少部分人,我们的父辈们,读大学不容易,所以那时候大学生特别受优待;后来,大学生越来越多,研究生成了稀缺,不愁找工作;后来,优秀人才去国外进修,回来成为各行业的精英。现在,把孩子送出国的家庭太多了,甚至提前到了中学,留学生的整体含金量也在下降。
几乎每一家面试单位都会问她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回国?小林对这个问题有点反感:“并不是说,国外混不下去了,所以我就回国了。回国,仅仅是个人的决定而已,没有那么多值得说的理由。就是想回来赚钱了,但是面试时总不能这么说啊!”
小林身边一起出国的几位朋友,大多选择了创业。创业,避开了回国后低薪酬、找不好工作的心理落差,也更适合经济条件尚且不错的大部分留学生。
“我有个朋友在澳洲学美发,相当于去读了个澳洲的技校,完全是为了镀金。当然,回国也找不到工作,总不可能去发廊做理发师吧?”小林苦笑道。
摆正自己的姿态
扎扎实实做出来
今年初,小林在父母的帮助下,进入了一家国企,每个月工资拿到手5000元。这和她最初的预期不是没有差距,但是经过多番碾轧下来,她说自己要求已经放到很低了。这家企业留学生众多,不乏国外一流大学的学子。
单位的老员工告诉她,公司里留学生起薪比国内研究生高1000元,比国内本科生高2000元,差距也仅仅是这样了。进公司之后,后面的升值与否,就靠每一个打拼了。
小林的工作主要是和客户对接采购,沟通和营销为主。经过找工作的痛苦之后,小林也不断摆正了自己的姿态。“留学生已经没有光环了,不管什么学历,都还得扎扎实实做出来的。”
小林已经26岁了,作为新人,她比其他人的时间更为紧迫。她说,6年的留学生活让她比一般的新人年纪都要大,所以她更要抓紧时间追赶。
最后,小林再算了一笔账:1年的留学准备花了近10万元人民币,6年澳洲生活花费大约180万元人民币。依照目前的工资水平,赚回这笔钱难度不小。但是,小林依然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10年赚回这近200万。
“梦想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小林笑着,转身走进了客户所在的写字楼里。
杭州延安路,很多建筑外立面上有雅思托福考试培训机构的广告。都快记者 严嘉俊 摄
花几百万元出去留学,几年之后回国就业,面对的却是这样的现实——这几百万花得到底值不值?
有人算了一笔账
许多网友也对这个话题进行了讨论,
有人力挺留学的,有人则不看好留学
▼
资深HR眼中的海归:
优点:思维创新、乐于沟通
缺点:自我评价高、稳定性低
记者采访了近十位大公司的资深HR,其中大部分公司在浙江、杭州,还有两家,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但是每年都来杭州招聘。这些公司涉及互联网、医药、保险、金融等行业,基本为上市企业。
大家对海归的优势和劣势基本认同一致。
优势:海归思维更创新,会有一些新点子,让人眼前一亮;语言有优势,更利于沟通、交流;更主动,有疑问会主动找人探讨。
一家金融公司的老总在经过多轮面试后,录用了一名哥伦比亚大学的毕业生,他说:“公司头脑风暴时,这名员工的点子层出不穷,非常活,懂创新。”
不过,海归的劣势也很明显:
自我评价太高,绝大多数人对起薪的要求是月薪1万元以上;
稳定性太低,忠诚度太低,一家银行给海归发出10份offer,仅半数能顺利签约,流失率非常大;
和国内脱节,比如会计等专业,国外标准和国内标准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学了难以致用;
不重视细节,在同事都穿正装的情况下,有人会穿着短裤、人字拖来上班。
一位人事经理说:“不要说国内985高校的高材生,就是浙江省内众多大学毕业生中的佼佼者,综合能力也是非常强的——英语现在大家都可以学得很好,国内大学毕业生很多人雅思考7分,甚至更高。这批学生的专业技能,不一定比留学生差。国内学生对国内情况很了解,能更快适应职场。”
“留学文凭为什么会贬值?我觉得没什么好抱怨的,在职场上,最终还是个人能力的比拼。”一位公司老总说,“无论国内国外,如果不注重里子的修炼,光靠面子好看,最终还是通不过HR火眼金睛的筛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