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这座石桥稳固千年牡蛎帮了大忙_中国第一座跨海石桥,名为洛阳却在福建,900多年靠牡蛎固定

2023-12-04 10:26 来源:网络

今天给各位分享这座石桥稳固千年牡蛎帮了大忙_中国第一座跨海石桥,名为洛阳却在福建,900多年靠牡蛎固定,其中也会对大家所疑惑的内容进行解释,如果能解决您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多特软件站哦,现在开始吧!

这座石桥稳固千年牡蛎帮了大忙_中国第一座跨海石桥,名为洛阳却在福建,900多年靠牡蛎固定

中国第一座跨海石桥,名为洛阳却在福建,900多年靠牡蛎固定

在泉州,有一座被忽视的古桥,它位于洛江的北边,不在老城区。这座桥没有拥挤的车马人群,也没有好奇的游客,但它是中国桥梁史上的宝藏,它就是洛阳桥。

虽然听到这个名字,你会以为它在洛阳,但实际上它在遥远的福建。

它被称为洛阳桥,是因为在两晋时期,许多中原士族南渡时为了躲避战乱来到泉州,发现这里的山川秀丽、草木蓬勃,给他们带来了洛阳的感觉,因此将此地命名为洛阳,后来的石桥也被称为洛阳桥。

我对洛阳很熟悉,所以特地来这里看看,发现它和洛阳地区的洛河很相似,河流宽阔,植被茂密,确实引起了我的思乡之情。

洛阳桥始建于1053年,当时泉州的海外贸易逐渐兴盛,经济实力提升,人们对交通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洛阳桥建成之前,人们多乘坐小船过江,但海浪汹涌,风大,非常危险,稍有不慎就会掉入江海。

时任泉州太守蔡襄不忍看到市民受苦,决心修建一座大桥。然而,由于桥长、浪大和难度高,建桥工程历时6年才完成。

洛阳桥全长1200米,宽度超过5米,有46个桥墩,桥身上还点缀着7座亭子和9座塔楼,供行人休息。这座桥也是中国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桥。

洛阳桥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在桥梁界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赞誉为“北赵州,南洛阳”。

建桥过程非常困难,蔡襄听取了许多建筑师的建议,最终采用了筏形基础和生物固基的方法。

筏形基础是将桥墩制成船筏形状,用以抵挡水流的冲击。当时用于建桥的石材共有300多块,每块长达12米,重达8吨,人力无法完成,于是用木排将石材运送到桥墩之间,等待潮水退去后再安放,这样省去了许多人力。

生物固基绝对是一个天才般的发明。由于石块表面粗糙,缝隙大小不一,难以处理,蔡襄想出了使用牡蛎填补缝隙的办法。

牡蛎是海边常见的软体贝壳,它的壳可以附着在岩礁或其他牡蛎壳上,繁殖能力非常强。蔡襄利用这两个原理,将牡蛎引到石块上,让它们自行繁殖,以填补石块间的缝隙。

这种方法后来被称为生物固基,在桥梁建设中首次运用了生物学的概念。桥梁的固定程度到底有多大,我不是建筑师,无法说得很确切,但据文献记载,洛阳桥建成900年来只大修了3次,小修了16次,这充分说明了牡蛎的重要作用。

一眼望去,洛阳桥比我想象中要壮观得多。白色的桥身延伸至远方,桥下波光粼粼,岸边的草木清新,一片宁静和谐。

这里果然没有游客,只有电动车来往。为了保护桥身,汽车不允许通行。桥头有两座石塔,塔身刻有佛像浮雕,看起来很古老。桥上立着一排石狮子,整齐地望向远方。

脚下的石条块排列着,5块石块拼在一起,构成了桥体的宽度。往下看,是一排排船形的石墩,石墩依旧黑漆漆的。仔细观察,还能看到许多牡蛎紧紧附着在桥墩上。

石桥和牡蛎相互依存,共同度过了千年岁月,成为了一个佳话。

走到桥的中央,有一座花岗岩石亭,亭下放着明万历年间的“西川甘雨”碑刻。

这个碑刻来源于一个传说,明朝时期泉州遭遇大旱,当时的太守到此求雨,并倚在石头上睡着了。他梦见遇到一个雨神,经过太守苦求,雨神决定将西川的雨水降到泉州。

太守醒来后果然下起了酣畅淋漓的大雨,于是在此立下了“西川甘露”,以感谢西川的雨水。

碑亭旁边还有一个小型博物馆,展示了历朝历代的碑刻,这些碑刻都出自达官贵人或名家之手,可以看出洛阳桥的重要地位。

洛阳桥的建设解决了江两岸的交通问题,也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即使现在古桥的功能已经不再,但在泉州人心中,它依然是“天下第一桥”。

洛阳桥的地址是泉州鲤城区涂门街,门票免费。乘坐4路、6路、7路公交车到关帝庙站下车即可到达。

关于这座石桥稳固千年牡蛎帮了大忙_中国第一座跨海石桥,名为洛阳却在福建,900多年靠牡蛎固定的内容小编就阐述到这里了,希望本篇的信息能够解答大家目前的疑问,想要更多最新的内容记得关注多特软件站哟!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duote.com)。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