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醉驾入刑及互联网代驾行业的兴起,酒后代驾已成为众多市民的首选。然而,诸如“黑代驾”宰客、接私单等问题频现,不仅让消费者深感忧虑,更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代驾司机一面抱怨平台派单稀疏、抽成过高,一面指责平台严苛条款却不予其权益保障。专家呼吁,应明确代驾市场监管主体,清晰界定平台权利义务,确保平台对劳动者权益提供底线保障。
黑代驾横行:难以辨识的隐患1. 湖北陈女士遭遇“黑代驾”高额收费事件引起广泛关注,揭示了酒后代驾市场中存在的“黑代驾”现象并非个例。近日,北京簋街餐馆外,多名身着不同平台马甲的代驾主动揽客,其中一人声称可接受平台计价或一口价120元。面对记者对其报价高于平台预估费用的质疑,对方辩称实际费用将远超预估,但平台代驾李北却揭露此言不实,指出正常情况下预估费与实际费用相差不超过20元。据李北透露,部分“黑代驾”与餐饮场所员工勾结,垄断接单,高价收费,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2. 非正规代驾往往身着与正规平台相似的制服,普通消费者难以识别真伪。电商平台充斥着各类代驾装备,包括定制平台logo的马甲和尾箱垫,买家评价显示其仿真度极高,进一步增加了消费者受骗风险。
平台抽成高、派单少:催生“私单”现象1. 北京安定门某饭店前,代驾司机刘师傅抱怨当晚仅接4单,且均为起步价,收入微薄。据了解,平台通常依据距离优先派单,且派单率与司机等级紧密关联。以李北所在平台为例,司机需积累贡献值(跑单量)、活跃值(在线时长)和好评值才能提升等级,获得更高派单优先权。为提升贡献值,部分司机甚至采用“刷单”手段,即自用另一手机下单后再接单,尽管平台对此默许,因其每单均可抽取25%提成,乐见订单量增长。
2. 高抽成与低派单的双重压力下,不少代驾司机选择绕过平台接“私单”,以获取更高收入。恶劣天气时,由于平台司机上线率低,直接在饭店门口接单的“私单”现象尤为普遍,且价格往往高于平台标准。此外,部分“黑代驾”原为平台司机,因违章、事故或遭投诉被平台封禁,无奈转向接私单谋生。
行业规范缺失:代驾司机权益谁来保障?1. 李北等代驾司机虽依赖平台带来的稳定收入,却不得不忍受平台种种“霸王条款”。他们反映平台常无故扣除服务费,即使因客户原因被投诉亦面临严厉处罚,申诉流程复杂且成功率极低。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赵占领律师指出,当前代驾行业缺乏明确法规,平台制定的相关规则在不违法前提下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2. 平台与司机协议中,虽强调对代驾服务质量的监控,但对服务过程中产生的纠纷免责,引发关于二者劳动关系性质及司机权益保障的争议。李北等司机表示,尽管平台提供的保险看似覆盖每一单,但理赔过程繁琐且可能导致账号被封,故小额赔偿往往自行解决。他们还担忧社保问题,期待平台能分担部分社保费用。2015年全国首例涉代驾软件事故案判决平台与司机间属雇佣关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副院长肖竹认为,无论劳动关系是否存在,用工主体均应对劳动者权益提供基础保障。他建议,平台应承担底线性权益保障责任,政府则需强化劳动者权益保护意识,妥善处理短期就业弹性与长期就业安全、社会稳定的关系。曹荣研究员提议,政策层面应明确代驾市场监管主体,明确平台权责,规范企业准入与退出机制,同时畅通从业者利益诉求渠道。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近期热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