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四川发布1月6日消息,四川省拟在招聘领域进行重要调整,明确取消应届高校毕业生身份认定限制,并调整机关公招年龄上限。此外,事业单位可适当放宽招聘年龄条件,企业也被鼓励放宽用工年龄限制。此前,山东、广西、贵州、湖南等地也相继发文,调整应届高校毕业生身份认定标准,不再对应聘者的过往工作经历和社保缴纳情况作严格限制。
每年毕业季,“珍惜应届生身份”的话题都会引发热议。应届生身份在求职时享有诸多政策优势。例如,在公务员考试中,许多岗位仅限应届毕业生报考。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计划招录3.96万人,其中仅限应届生的岗位就有2.1万个。扩岗补助、社保补贴等政策也激励了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吸纳更多应届毕业生。
近年来,不少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中向应届生倾斜,特别是国有企业招聘力度显著增加。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国企招录高校毕业生超过76万人,同比增长23.4%,央企招录36.8万人,同比增长23.9%。人社部表示,将延续实施国有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增人增资政策,并将政策期限一次性延长两年,以稳定就业预期。
此外,知名企业和大型互联网公司通常设有专门面向应届生的校园招聘项目。对于应届生而言,相比于竞争激烈的社招,参加校园招聘是进入这些企业的最优选择。在落户方面,部分城市也为优秀应届毕业生提供了便利,如上海对博士应届生、特定高校硕士和本科应届生直接提供落户资格。
然而,应届生身份虽然带来了诸多好处,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现,超过七成受访学生身边有同学主动延毕,四成以上是为了保留应届生身份。这种现象反映出应届生身份的“倒计时”机制使学生决策陷入被动,甚至影响到他们的职业规划。
一旦应届生未能在毕业当年找到满意的工作,他们往往会为了避免失去应届生身份而推迟找正式工作或交纳社保。这不仅减少了他们进入职场的机会,也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此外,应届生身份还放大了企业招聘中的违约风险。一些毕业生为了获取福利(如落户、现金补贴)与企业签约后又迅速离职,导致企业遭受损失;另一方面,企业毁约也会让毕业生错过择业黄金期,甚至失去应届生身份。
高校关注就业率,有时会与学生的应届生身份产生冲突。为提高就业率数据,一些学校设立了不合理规定,如要求学生用就业协议书换取毕业证,或将考研考公算作灵活就业,制造虚假繁荣。这些问题动摇了求职者与招聘者之间的信任基础,滋生了“天价违约金”和“超额校招”等乱象。
近年来,关于“取消应届生身份”的呼声不断。全国政协委员胡卫从保障平等就业的角度,呼吁逐步取消应届生身份限制。他认为,招聘时对应聘者身份的限制不利于再就业人员重新就业,也阻碍了超过择业期的往届毕业生求职。短期内可以适当延长择业期,但长远来看,应从根本上改革过时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升学、劳动及人事政策,打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对应届生身份的限制。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近期热点